2007/03/12 | 怨天尤人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66) | 发表于 16:34
        怨天尤人,成语词典释曰:尤:怨恨。一味埋怨天,归罪别人。形容抱怨一切。我实在想不通,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打击甚或失败时,为什么要“怨天尤人”呢?
  不读古籍,不知道古人对此怎么争论,但读过后发现:古贤先哲们对“怨天尤人”早已辩论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了。
  《论语》《宪问》章“怨天尤人”:孔夫子周游列国,曾经这样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学习礼乐,上达天命,这些是可以经受任何检验的东西吧。孔圣人对于“乐观主义”的见解,对于“个人命运”与“机遇”的论说,很为历朝历代所重视。而且在当今人们的语言运用中,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在研究人的“命运”与“机遇”方面,《论语》有相当多的精辟论述。不过,大多只是推崇“天命观”,勤奋向上,忠君、报国。但是“不怨天、不尤人”却反应了孔圣人乐观的“人生观”,特别是其对于“乐观”的论述,有“人定胜天”的崇高风范。
  苏轼说:因为孔子“不怨天、不尤人”,所以他是快乐的。我也要做快乐的人,不可以苟且地追求富贵,也不悲观地自甘于贫贱,名满天下的人,必然有真实的才能。
  苏轼还说:周公之所以知心朋友甚少,是因为他自己的亲人也不能知道他的心思。故“谁与其共乐富贵?”因而孔子“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材,则亦足以乐乎此也。” 意思是说,孔夫子即使在最贫贱的时候,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当时天下的人才。正如《上梅直讲书》曰:“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油然而笑。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苏轼在《刑赏忠厚之论》中说:“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批评从严、处理从宽”,“对事不对人”,“重在教育”的意思。而对于“不怨天、不尤人”,其在“命运”与“机遇”方面的解释,最重要的则是近代的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先生是近代中国学问研究上少有的大学问家,在史学、文学诸领域,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于与哲学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命学”,研究也很深刻。
  王国维先生在他“论命”的《原命》里指出:在中国哲学方面的“命”,只有二个意思,一曰“定命论”,所言为“祸福寿夭、天之有命”;二曰“定业论”,是说善恶贤愚不肖之有命,而一切动因皆由前定。他说,所有中国古代哲学家,除了墨子之外,皆为“定命论者”,而且一言以蔽之,均可以归之于儒学。那就是“不怨天”,这就是“定命论”的本质;而“不尤人”,也就是“定业论”的本质。
所以,我们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即使暂时遭到了挫折、打击甚或失败,也不应该怨天尤人。相反,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把“不怨天、不尤人”看作是快乐的本源。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用不着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只能增添烦恼和忧伤。英国的大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事情上。”人生在世,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劳动,就会有发展。弥尔顿在《失乐园》中说:“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变地狱,把地狱变天堂。”因而,人生只要想快乐就会有快乐。即使没有快乐,也要凡事想得开,看得远。人么,就应该能拿得起,放得下,“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如果你的世界受到限制,充满悲哀和贫乏,那是因为你未能了解你自己的意志中有一座工厂,可以制造出信心的力量。尤其年轻人更要学会从低位进入,充分积累经验,将来才能有成功的本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意思是说,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若是一个未经受宠的人,那么他在任何人的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完整。这是做人的真谛。宠辱不惊,治乱不动,其实,做人就应该这样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