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卫生纸,越撕越少。
哀伤、悲痛、忧郁、沉闷、劳心、耗神等等,都是有效的泻药。当你大剂量吞服时,生命消耗得尤其快。某天早晨你醒来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人到中年”。
中年是个暧昧的阶段。
许多舆论工具说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从生理角度来论证,从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来说明,等等,似乎确凿无疑。中年人是该令老年人妒忌、令青年人羡慕的,其实并不然。
人生如树木,小时候装点江山,随风飘舞,婀娜多姿,是希望与未来;到老了,便作出龙钟古态,昂然盘踞,挂上牌围上栏杆保护起来;唯有中年,却被说成是“材”,于是其命运也和“材”类似了。
工作上拼命努力,挑梁扛鼎都得干,可提拔晋升、评定职称时,总有人说一声“还年轻”。没办法,再熬煎几年。知识急需更新,遇到学习提高的机会,你却“年纪大了”,又不能时光倒转,认命。下班或出差归来,便急急忙忙朝家中赶,生活需要妥贴安排,夫妻感情得小心翼翼呵护,千万别后院起火;儿女教育到了着急时刻,非细心对待不可,法定的责任;为父母尽孝时日不多,不敢怠惰,以免悔恨终生;朋友需要帮忙,友谊第一;业余再染点爱好,生活不能没有情趣......
就象成材的树,被伐倒去梢剥皮,锯成小板小条,扎扎实实地利用。然而人非草木,不能将精力和感情搭尺划线,分配得均匀科学自然得当,于是顾此失彼,甚至伤心动肺。
中年人需要帮手。然而,大部分中年人都还在给别人当帮手。所以,不少中年人不堪劳累,便做梦想找个贤慧聪敏的妻。可已活到今天,这又谈何容易。
尴尬困窘是中年人常见的心态。
年轻时,不知是为了显示智慧还是为了风度,将头发使劲朝后梳。到了中年,却将稀有的几根谨慎地遮掩下来,或有甚者,靠鬓角硕果仅存的几绺,横跨前额,如地球仪上横跨太平洋的航线,欲遮还露。同样是欲遮还露,舞台上时髦舞女超短裙下的须穗就大不相同了。前者是无奈,后者是得意。
现如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心境也好起来,老年人跳舞做气功打太极拳溜狗玩鸟,津津有味,深得生活乐趣;青年人卡拉OK学外语出国下海处朋友,风光潇洒,咂透生命韵味;大多数中年人,却不堪重负地忙碌着,不知何时能轻松得意一番。
偶尔也想解脱振作,买件衣服穿出来,老年人当面说你时髦新颖,背后议论你浮躁轻狂,转眼间年轻人又指责你单调沉闷缺乏变化。
跟老年人对抗你没资格没胆量,跟青年人较量你没条件没精力,所以中年人若不具备一副好脾气,肯定要遭受到许多反对和攻击。但有了好脾气也没完,你的好脾气会惯出别人的坏脾气,总有些时候你受不了那坏脾气。
中年人若想不尴尬,有成就,就得多为自己想想。于是便有不少人显露出胆怯、自私和委琐来。老了可以“横”,小了可以“狂”,你处在中间,只好上下左右讨好。
中年人能持耿耿正气铮铮铁骨且不移志者,也有,不多。这些人且不说老不论少,仅是同龄中那些因胆怯卑琐而洋洋得意者,也背后说你是怪物。
确实是怪物,胆怯卑琐的人多了,认定你不是他们的同类,而觉得他们自己的活法才是个人样,那么你是怪物无疑。
人说青少年是诗,中年是小说,老年是哲学。中国的中年人这部小说线索太复杂,结构太庞大太繁冗,若不用心去做,便可能断线岔气,也可能琐碎沉闷,不堪卒读,也可能一不小心就流露出太多的人欲及丑恶作态。
诗可以夸张可以以偏盖全,哲学可以含糊抽象,小说却需要大量扎实可信的细节。
所以中年人集中表现了人性复杂层面的阶段。
孔夫子说:“四十不惑。”四十岁上下是中年,实际上人生到此是最困惑的阶段。
老年人进退自如,出入世皆有最高雅堂皇的理由;青少年或肆无忌惮或成熟稳重,都有最恰当的原谅或赞美语;中年人则大不同,刚正不阿是不成熟,深思熟虑是城府太深,上下关系好是左右逢源滑头一个,特异独行不阿不谄是怪异孤僻不可亲近,总之,你无所适从。
所以中年人不能成诗,那是“天真”“幼稚”;不能成哲学,那是“老气横秋”、“未老先衰”,只能成为小说。
也许有一天,你终于能自如地驾驭这部小说的各条线索,能不受干扰地欣赏你设计的好结局时,你刚想松一口气,忽然发现自己已不再是中年人了。
这时候,你有了资格向人发表你的生活哲学,但你那卷卫生纸也就快要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