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确凿真理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7) | 发表于 16:24


  世事浩如烟海变幻莫测,跟着感觉走临时应付,无异于自暴自弃。为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人们渴望掌握颠扑不破的确凿真理,凭了它,便可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如鱼得水一帆风顺。英国大哲罗素爱心博大,以为世界找到若干“确凿”的真理为己任,一生兢兢业业,享年99岁之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基本伦理。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承受的,也就不要强加于他人;不喜欢绿帽,就别费事给他人戴绿帽;不喜欢被人欺负,就别欺负他人;不喜欢被人议论隐私,就别对他人的隐私太感兴趣;不喜欢上当受骗,就别弄虚作假……举一反三,似乎可以囊括无穷。可惜问题没有这么简单,谁都不喜欢他人对自己“疾言厉色”,但这是否意谓在教育或管理中须无条件地排除“疾言厉色”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的逻辑推论“己所欲,可施于人”,就更经不起推敲了:你喜欢吸烟,能要求别人也吸烟么?你喜欢当官发财,能要求别人也唯此为大么?你的脑袋喜欢被人家管着,能要求别人也有此嗜好么?
  不错,要“童叟无欺”,然而,如果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向你咨询病情,你该不该坦诚相告呢?如果你有幸“躬逢”1957年的“阳谋”或者“无产阶级大革命”的盛典,你该不该如实表达肯定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穷灾难的“不同意见”呢?
  “善良和宽容”,当然是好品德。如果你恰好呆在一个大家都很仁慈的环境,你会很幸福。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好运,一个单位有那

2007/03/12 | 浅谈平衡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0) | 发表于 16:23

置等量的砝码于天平的两端,就取得了平衡。平衡不但是一种美,而且是美的享受,它属于美学范畴。
  

平衡的身体不易摔倒,平衡的心理精神饱满,人是须臾少不了平衡的。然而人生在世,平衡与非平衡总是相伴而行,形影相随的。有时我们会觉得平衡,有时我们又会觉得不平衡。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是平衡的,而在另一段时间内我们是非平衡的。人非草木,孰能平衡?在这件事上我们觉得平衡,在另一件事上我们又觉得非平衡。而为人处世又总是要求我们善于从平衡处看到非平衡,以防患于未然。并在非平衡时能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平衡,尽量求得自己心理的安定,去创造美好的人生境界。
  

若有支点,就能把地球移动。平衡也一样,须有一个灵魂的支点。物理学上的平衡取决于杠杆上的支点。心理上的平衡也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说白了就是人生的坐标轴。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说:“当你将要迷失自我时,找到一个能确定自己位置的坐标轴是很重要的。”我们面对人生的得失,容易产生非平衡的心理,比如,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当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活得潇洒、活得舒服时,心理的天平就自然与不自然的要发生倾斜,很是觉得同在蓝天下、同在地球上自己怎么就活得不如人呢?这时,心中别提有多委屈喽。也往往在这关键的时刻,就极需要我们调整好人生的支点,把坐标定在学习、求知和对社会的奉献上。想想那些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想想那些在教育战线上任劳任怨工作着的前辈先师们,他们的事业成就那么大、对国家的贡献那么多,也不一定会挥金如土般的尽情地去享受。我们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和消费上向低标准看齐,实现心理的平衡就会容易很多。反之,

2007/03/12 | 坚定与成熟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1) | 发表于 16:22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快乐是正视人生的坚定成熟”。
坚定成熟是一种能够使人保持平常心的一种东西,一个人正是因为对人生的喜与悲、好
与坏保持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他才能体验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中,四周充满个巨大的诱惑,因此造成人们
价值观的多元化,并时时给心灵造成一种冲击,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
生价值,人们急于想找到自己生活的最佳定位,又不知如何是好,便产生了惘然、浮
躁、甚至迷失自已。
其实,世上本来也没有什么最佳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环境、经历、机遇
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一样。何必总用羡慕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呢,我们都应该按自己特
定环境去生活,随遇而安,这样的生活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当我们内心增加了一些坚定与成熟,我们便会摆脱许多无聊的烦恼,头顶天空才会
更开阔,生活才会真正变得有滋有味 
 
2007/03/12 | 名人的偏见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5) | 发表于 16:22

        举世将名人言论当作圭臬,其实名人的偏见俯拾皆是。

孔夫子有个影响深远的著名偏见——“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近之不逊,远之则怨”为人之常情,将句中“女”字换成“男”字,同样可以成立,君子之交淡如水,妙在不即不离之间。

  无独有偶,从骨子里瞧不起女性的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她们弱智甚至“牙齿也比男性少两颗”。撰写《西方哲学史》的罗素调侃道:只要亚里士多德先生肯请亚里士多德太太张开嘴巴,用举手之劳数一数,便可避免这一荒唐偏见。

  有人说,“创作时的拜伦是一个离莎士比亚王座最近的天才,恋爱中的拜伦是不折不扣的魔鬼的化身。”拜伦对前者照单全收,对后者大颜不惭:“谁写作不是为了取悦女人?”撇开女性写作动机不谈,相当一部分男人的写作是为了声名、金钱、痛苦、妒嫉和使命感,取悦女人仅仅是他们写作劳动的副产品。


  主持虎门销烟壮举的林则徐,两广总督任上曾写过一封家书,言及与洋人打交道的感受和趣闻。洋鬼子最让他老人家瞧不起的地方竟是:“膝关节僵硬,跪拜君父远不及国人灵便自如。”林则徐为我国“睁开眼睛看世界

2007/03/12 | 好女勿嫁爬格族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5) | 发表于 16:21


  
  爬格族远远看去高雅脱俗令人佩服:名字常见读物,时有稿费帮补,笔下生花妙语连珠。其实此辈宜远观而不宜近处,当他老婆多有难言之苦。
  
  一曰潦倒马虎。有道是一心不能二用,爬格族仰卧起坐无时不在构思文章,对生活琐事不免心猿意马,接人待物常显呆相,衣食住行得过且过穷对付。当他老婆,要么有与脏乱差相安无事的雅量,要么得比邻人多做几倍家务。

  二曰偏激好辩。爬格族手无缚鸡之力别无所长,一支秃笔却能天花乱坠。心情好便把黑写成白,情绪糟就将白染成黑。一旦夫妻争执,理亏的准是老婆。在家有点偏激无伤大雅,在外惹上官非妻子必受牵连。

  三曰笔是心非。自相矛盾是爬格族的通病。他可以一面义正辞严愤世嫉俗,一面心安理得收受灰色收入。公开发表的文章有表演性质,自然冠冕堂皇,背地里的行为却遵循利己原则,岂能作茧自缚?做他老婆,装聋作哑的本领须高人一筹。

  四曰多愁善感。爬格族皆知“悲苦之文易好”的秘诀,开始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兄弟健在,非写“家兄江南没,舍弟塞北亡”;在家作威作福,偏诉饱受“妻管严”之苦;日久天长,不免假戏真作难以自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遂成习惯,每有爬格族想不开丢下妻儿擅自轻生的悲剧上演。

  五曰花心好色。爱情是文学永恒的母题,风流韵事乃为文不可或缺的佐料。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要叫爬格族不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比登天还难。他日暴得大名,“仰天大笑出门前,我辈岂是蓬蒿人?”必然见异思迁另觅新欢。法国文豪大仲马膝下“同父异母”的孩子有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