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性格缺陷和换位思考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 | 发表于 16:33

   我们经常遇到有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的人,他们性情乖张、孤僻或孤傲,自以为是,难以与人相处。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好恶或理解去做事,也不论与自己的想法相悖的人是谁。凡事总以为自己占理,别人没有理。做事没有上下级观念,虽然你是领导,虽然你的阅历比我多,学历比我高,但我还是我行我素,不按我的思路去办事或不满足我的要求时,我就消极怠工或者给别人设置障碍,不惜以损害事业或葬送自己的前途为代价去顶撞领导或排斥同事,而到头来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落的个‘不懂事’名声。看到别人仕途顺利又心生嫉妒,怨天忧人。他们往往不努力去做事,而前怕狼后怕虎,或弛于空想,或骛于虚声。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却要虚张声势,显现自己的实力,或者虽然有些知识但由于性格的关系,知识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更谈不上发挥到极至,抑郁大半生而草草为自己的悲剧人生收场。

    这中现象恐怕我们都遇到过,我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其中的一个角色。我经常想,我为什么就不能和别人开绿灯呢,我为什么就不能认错呢?为什么人们在处事或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换位思考呢?曾听一位教授说,美国总统布什非常欣赏一位人际关系大师,对他的公关理念倍加推崇,这个理念就是换位思考。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太固执了呢?我们真的没有缺点吗?我想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吧,但谁愿意承认呢?说到底,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性格缺陷!只是人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生命的经历需要逐渐丰富,经历本身就是财富。我们都很欣赏或羡慕仕途一帆风顺的人,欣赏他

2007/03/12 | 斑竹
类别(杂文) | 评论(1) | 阅读(2) | 发表于 16:31

斑竹,其实不过是电子公告版管理员的一种昵称.

在虚拟的社区里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名罢了,绝大部分是免费为社区和网友服务的,但网友和斑竹之间的纠纷却如同爱情之于人类一样是, 社区永恒的主题。没有纠纷,争吵和拍砖的社区决不是一个成功的社区,至少是一个根本不够成熟的社区.。在一次次的争吵和拍砖中社区在完善规则,网友在自得其乐,只有斑竹要么得到社区的极力维护,要么成为一个替罪羊,其实斑竹不过是一块试验田罢了。很多优秀的斑竹后来开始淡出社区,淡出他曾经熟悉的版面,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记得他们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铁打的BBS,流水的ID。一个大型社区的斑竹在几百位左右,少的也有几十位,而又自始自终呆在这个位置上的有几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斑竹这个位置永远在变换。而正是斑竹不停的变动才,保持着论坛和版面的生机和活力。每个斑竹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思路,如果一个论坛永远都是那几个人,估计就距离消亡为时不远了。所以,每个斑竹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要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网友都是一群陈胜,吴广之类的造反派。人无完人,你总有犯错的时候,犯错没关系,关键是你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虽然未必每个网友的投诉和质疑都是有理有据的,但一百个网友里总有那么三五个说的应该值得你去反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成千上百的网友呢。

那么网友们是否也理解斑竹的苦衷呢?免费的斑竹们在义务为你们服务,你们又是否做到了真正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了呢?没错,斑竹是有犯错的时候,你们在对他们质疑之前是否做到了冷静的思考呢?你

2007/03/12 | 对比心理与阿Q精神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 | 发表于 16:30

  
 

对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逻辑思维的重要一环。本文所说对比心理是指,把自身状况(社会、经济、身体、声誉 等等)与他人相对比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对比作为社会心理,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这种对比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或者说任何人都无法排除的。它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作用和后果。也就是说,运用不同的心理对比公式得出的结果是不相同的。

中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按此逻辑做,人会死光的,一个人总有不如另一个人的地方,没有人还谈什么货呀。幸亏这句话还有下联:“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留着。”这很有些阿Q味,不过这句话挽救了人类,挽救了社会。关于这种对比还有“人家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步行的。”同样是阿Q版的。

对比就是把两种事物对照、比较。

通过对比看出自己某些方面、某处不如人家,产生了赶上人家,超过人家的想法,从而变成前进的动力,这是对比的积极作用。看到与自己年纪相当,知识、智力相仿的人学会某种技艺,从而产生了自己学会这种技艺的信心。这是对比的功劳。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从而嫉妒别人,这是对比的消极作用。

对比在更多的时候表现的是

2007/03/12 | 说能道耐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9) | 发表于 16:29

我觉得能耐就像一辆汽车,能是马达,耐是制动。没有马达寸步难行,没有制动就有可能误入深渊。有能耐的人往往能耐并举,既有能力,又有耐性。所以,能与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能或者无耐都难以成大事。

耐就是耐寒耐暑耐艰耐险,吃苦耐劳无怨无悔;耐就是耐挫折耐寂寞耐失败,历尽艰辛矢志不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整整耐了二十年光阴,才实现了灭吴雪耻的夙愿,体现了能与耐的统一。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新型蓄电池,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他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爱迪生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条耐失败的艰苦历程。

煤的形成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桑岁月,树的成长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人的成才也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遇到一个小小的打击,就灰心泄气、看破红尘、洗手不干,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所以,培养耐性是我们加强修养的必修课。我们要耐住名落孙山的失落,耐得住屡遭失败的打击,耐得住恋人分手,耐得住恶人攻击,耐得住误会,耐得住厄运......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牢记:耐是能耐的一个重要方面,耐是成功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

2007/03/12 | 人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 | 发表于 16:25

人都是趋善的,人都不想虚度此生。但是,有的人一身轰轰烈烈,建功立业;有的人只能平淡无奇,劳了无功。有的人崇高伟大,受人敬仰;有的人费尽心机,遭人鄙弃。同样是人,同样是生存,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

人是什么?人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是有限精神对必然性的统摄。人的肉体是物质组成的,物质就必须遵循机械运动,精神把这个机械运动体系纳入了生命统一体的新陈代谢之中。爱护这个生命体,维持生命体的运转和延嗣就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爱己,自我保存是一切感性生命体的本能活动,吃、穿、住、爱欲、避害趋利和追求舒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

人区别于有生命的动物是人有理性的,理性使人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理性把人提升到社会的`人,社会是精神的空间。如果动物面对的是物质世界,那么,人面对的是精神世界。一个脱离了社会的人不是天才就是怪物。人呱呱坠地后就受社会风俗习惯的熏陶,人的生活受法律规范的限制。生产,分配和消费决定了你的生存方式,教育、文化和政治决定了你的价值趋向。争取社会的承认,获得人们的尊敬,这是一切`文明人的需要,不管你的地位多高,不管你的财产有多少,只要被社会抛弃,成为一个不受法律保护的人,是对人的最大惩罚。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智商高低,只要你获得社会的认可,你同样能获得平安和幸福。

不管是生命的人也好,社会的人也好,都不是人的真正本质,人的本质是他自己,是他的本性,是他的自由和创造,这样的人我们叫他“理念”的人,有思想的人,追求真善美的人。人的肉体是物质组成的,人的精神却与神性是同一的,人既能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