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语言是苍白的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4) | 发表于 16:40
 一个官员在作廉政报告的时候,门外的检察官把他带走了,而且到监狱里就没有回来。
一个丈夫在妻子面前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是不久就另觅新欢了。
一个号召别人见义勇为的人,一旦见到歹徒作恶,比兔子跑得都快。
一个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让语言与行动比起来黯然失色,行动比语言显得更加光艳夺目。
可是苍白的语言往往被人们所推崇,心得体会、演讲比赛、就职演说、宣誓就职、证人发誓等等,都被人们确认为是必需的、必要的、有效的。于是,也就造就了一个个巧言令色的“国妖”,祸国殃民。
当我看到一个个贪官在东窗事发的时候,鼻一把泪一把地“忏悔”,我会感到他语言的“作秀”还在继续。
当我看到一个个色情狂养了“小蜜”,妻子发现了以后,一再说自己“没有经得起狐狸精的诱惑”,我就会为这个人的“大奶”和“二奶”甚至还没浮出水面的“三奶”、“四奶”、“N奶”感到悲哀,因为他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将来都在受着伪君子的蒙蔽。
当我看到一个个胆小鬼在号召大家做英雄,自己见了坏人就魂飞胆颤,我会感到这样的人比歹徒还要卑劣,起码人家歹徒还不至于用一副伪善的脸孔糊弄人。
我们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其实,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写了一些东西,只能说会对我的行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保不准我在某些方面也做不到,或是做得不够好。我希望,不要把我说的和我的人品等同起来。对此,既可以推己及人,也可以推人及己。
古人云:“法乎其
2007/03/12 | 闲聊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8) | 发表于 16:39


  汉语真是奇妙,许多词汇可以顾名思义无师自通,闲聊即为一例。闲聊是个双字词,一为闲,一为聊,皆为闲聊这一活动不可缺少和要素。没得闲,哪有聊的功夫和心情?不聊,许多空闲就难以打发或者打发得不够精彩。
  本人也是个喜欢闲聊的主。久于此道,自然有些心得,在此不妨聊聊。
  闲聊有许多妙处。首先当然是消闲。人生苦短,但有时竟闲得无聊,需要消遣。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难遣有涯之生”,这半是调侃半是经验之谈,聊天即为消闲一法。其次是提升境界。“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说法,未免夸张,但若有幸参与高档次的闲聊,的确可以获准良多,悟性好的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心智陡然提升一个台阶。再次是联络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须常来常往才能常青,而来往之中,闲聊是一个惠而不费的保留节目。即使是初交,彼此漫不经心地聊聊,互相的观感通常能改善不少。闲聊还能调节情绪。如果受到一些不良情绪的困扰,找人聊聊,往往能有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舒畅。
  不过闲聊也须得法,否则无益有害,不仅不能消闲取乐,反而平添几分烦恼。算来闲聊有四忌:
  一忌不速之客。假使你好不容易等到一段闲暇,精心策划了一个消闲计划,万事俱备只等老婆化好妆就启程,偏偏家里闯进一位不速之客,他老人家并非有什么要紧的事与你商量,只是来闲聊的。你若直言相告:“另有安排恕不奉陪”,说不定就结下一门冤家;你若硬着头皮坐下来敷衍,难免心不在焉顾左右而言它,还要担心老婆晚上不让你上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讨厌不速之客光临闲聊,也要警惕自己贪恋闲聊之乐而成了人家的不速之客。拜访聊伴,应该事先打电话约好。
  二忌无谓争执。闲聊核心是个

2007/03/12 | 为“黔之驴”鸣冤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16:38

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虽属庞然大物,但不堪一击,被老虎三下五除二地吃掉了。于是,“黔之驴”成了外强中干者的象征。

公正地说,驴有驴的本领,把驴牵到石磨边,它便可以躬身拉磨;把驴套到车上,它便可以奋力拉车;把驴骑在胯下,它便可以屈身驮人。

放着驴的这么多本领不用,偏偏把它放到山野里去和老虎干仗,自然会黔驴技穷。由此看来,“黔之驴”的悲惨下场,完全是“好事者”用驴不当所致。

遗憾的是,如“黔之驴”悲剧下场者如今并没有绝迹。君不见,有多少人用非所长,长期干不出啥名堂,最终被人笑为外强中干。

也许“好事者”当时认为,把驴放到山野里锻炼锻炼,兴许会学到几手抗衡老虎的本领。但是,如果用人者也抱着类似的观点去使用人才,让人家在陌生的岗位上学本领,则未免是迫使学有所长的人弃捷径而走弯路,到头来学到与否也未可知。

人无完人,才无全才。“用人所长”,这已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做到却也不易。看来,如何避免“黔之驴”之类的悲剧,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潜心研究的课题。  
 


 

2007/03/12 | 说先道后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8) | 发表于 16:38


  先好还是后好?如果请教词典,自然“先”占上风。以“先”为核心的词,多为褒义,如捷足先登、先声夺人、先见之明、先睹为快、抢占先机、先进、先锋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没有贬义。围绕“后”组合的词虽有褒义,如后来居上、后生可畏、后起之秀等等;但多属贬义:后果不堪设想、后劲不足、后继无人、后顾之忧、后患无穷、后悔不及、落后挨打等等。一句俗语很能说明世俗对先后的态度:“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其实,先后优劣,因事而易。官场规则,如果环境安全,长官先行,小官次第靠后不得僣越;情况不明或有风险,属下则必须奋勇当先。田径、游泳固然先至为胜,而体操、健美、声乐比赛,先上场则为下签。一家兄弟,是先出世的老大有出息,还是后投胎的弟妹能干?谁也说不准。

  精神分析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5岁以前的早年生活“先入为主”,能够决定一生性格。按照他的逻辑,性格乐观幽默者,并非受了命运特别优待,只是他们的生命之舟碰巧先碰到的是甜而不是苦罢了。

  如果甜和苦是生命的两种基本成分,有些人却宁愿先苦后甜。《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留学伦敦期间曾接受长着山羊胡子的哲学家教诲:“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放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特立独行的晋朝大画家顾恺之连食甘蔗也一反常态——“常自尾至本”。人问其故,曰:

2007/03/12 | 做一个勤奋的人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83) | 发表于 16:37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勤奋。

  对一个成功的人生而言,保持勤奋大概是除过立志之外最为重要的事了。因为无论多么远大的志向,如果不能以勤奋的态度去努力落实,就永远也无法变成现实,最终也只是海市蜃楼而已。

  勤奋对于一个人是如此重要,然而,它和人性中所有的优秀品质一样,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必须经过后天的磨砺才能具备。

  勤奋的来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面临严峻的生活现实,不勤奋便会有沦落的危险,从而不得不勤奋,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习惯,这种勤奋是因环境的压力而生。一种是把勤奋作为修身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的去实行、去锤炼自己,这种勤奋是因内心的力量而生。但无论是哪一种来源,最终对勤奋品质的拥有是一样的。当然,来自于内心的力量必然会更持久,更强大。

  勤奋是一种长期的心理取向和行为状态,而不是由一时一事所激发的短暂的冲动,因此,勤奋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日积月累。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言简意赅的说明了勤奋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当然,在今天,由于人们各自的事业不同,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勤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天道酬勤相同,有一分勤奋便会有一分收获,如果能有十分的勤奋,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呢?

  做一个勤奋的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勤奋会使你的生命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做一个勤奋的人,无论你是十六岁的少年,还是六十岁的老人,如果你的心中还有梦……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