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07 | 说“自信”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6) | 发表于 23:03

 
 
      常常有人问: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有一个答案:活着是为了追求满足和自信--有自信才活着。尽管生活的延续和诸多变故会促使一个人成长转变,生活的方式和意义程度有所不同,但内心的欲望追求和自信是坚定的,至少总会有那么一股气在!

    人性是虚荣的,但虚荣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信正是从虚荣中分离出来又经过了一段脱胎换骨的大变革而转换了面目,有趣得很。这都是人类的聪明和良苦用心。人们不愿自揭其短,就给它骗取了一个好名声。
   
 自信不能盲目。自信的事通常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自信能力范围外的事无异于自抬身价,自欺欺人,实质上跟赌博差不多,那就是盲目自信了。常做这样的事情失望当然就越多,开心的机会也越小。
 
    其实质朴的自信是长久的,并不是心血来潮的自信膨胀,把失去作为短暂的经历,人生的必然。俗话说的好:好收成不是年年有的。冷静的看待得失,偶尔来点阿Q精神,自我安慰一下,“敷衍”自己也未尝不可--因为每个人不是“野心”太大就是对某事太过专注。在我看来,万事不求大成,至少能略有小成。

    自信不是什么万能膏药,一贴就灵。记得当学生时,每次考试结束后我都感觉良好,可到最后还是没吃到什么好果子。盲目自信常常导致“当局者迷”。很多成功者常把

2007/03/07 | 说“碗”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4) | 发表于 23:02

一个人的一生不止用过一只碗。

比如我。小时侯,捧不牢饭碗的时候,用过一只木碗,木碗摔不坏打不破,又不怕烫。掉地上翻来滚去,顶多磨损出一些毛边或划痕;热极了的粥饭放里面,也能用少捧着吃。再就是搪瓷碗,外边西瓜皮一样的班驳釉质,沿口一道绿边,简易灵便。记得当时在外工作的人,大多用搪瓷碗,搪瓷缸,白色碗沿或缸角一行红漆小字,往往是“**会议”或“**纪念”之类,捧着的时候,惹起一圈惊羡的目光。那年月,吃公家粮就是这样一只耐磕受碰,实惠好用的搪瓷碗。

还有那种粗瓷蓝边碗,灰白底色,沿口马马虎虎抹上一圈粗细不均的蓝边敞口碗,大而深,笃笃实实的,要配一双粗筋厚骨的大手才相宜。就好比官窑薄胎茶碗适宜穿长袍的人,拿把折扇,在茶楼坐了,闲闲地用杯盖抹着,嘘着,往嘴边送。那粗瓷大碗是端在罗中立油画《父亲》手里的那只盛满艰辛和劳苦的,任劳任怨的碗。这样的一只碗,端在小孩子的手里,就有些沉重,转来转去的,不小心有了闪失,滑将出去,散作一地晶莹锋利的瓷片,在堂屋或院落的阳光里耀眼地闪光。小时候打了碗,怕挨打,总是还没等大人开口就先涕泪交流地饮泣半晌,父亲便一边收拾地上的碎片一边安慰:不打紧,打了再买一只。而妈妈便按捺着性子,念叨:响亮,响亮,人才两旺厖

在外上学时,中午食堂打饭,多用的是白搪瓷或不锈钢饭盒,方才明白,碗是居家日子的一个代言,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道具。每逢过年,爸爸总会去买些新碗筷,寓意是添人加口,暗含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所以,打盆子打碗是很不吉利的,逢年过节尤其忌讳。田野里有一种花,类似牵牛,盘

2007/03/07 | 说说“面子”问题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77) | 发表于 23:01

   
    记忆中读过不少关于面子的文章,日常生活中也听到不少关于面子的话题,所以,一直想写篇关于面子的随感,可惜在下的面子太薄,始终羞于出手,直到如今这多事之夏,世界杯烽烟再起,才斗胆说几句实话。
 
 又到世界杯。只是鹿死谁手,都和我们没关系了。我们是看客,十三亿中国人却只有看的份。中国男人以至中国人的面子大概都被男子足球队丢光了吧。堂堂中华民族好男儿,却被一只小小的足球搞得颜面扫地。不过关起门来,他们还是很有面子的。看他们收入有多高,生活有多好啊。走出来比我们有面子多了。古人韩信曾甘受跨下之辱,越王勾践也曾战败为奴,他们不仅把自己的面子丢了,连国家也丢了。但他们能卧薪尝胆,知耻萌志,传就一段传世佳话。如果中国国家足球队也能知耻而后进,那也不失为英勇,国人也将给足他们面子。问题是多少年过去了,老外也请了,国外也去了,从小孩抓起也抓了,结果呢?别以为老外“施大叔”带你们到世界杯旅游一趟自己就真的很有面子。
 
 曾几何时,中国女排多有面子。打遍世界无对手;乒乓球、羽毛球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就连在最最重要的世界性大赛上也经常会出现“兄弟相惨,姊妹相斗”的场面,搞得赛事委员会想尽办法来修改规则,这才叫面子啊!
 
 中国男篮的姚明,身在美国NBA却能时刻不忘祖国的召唤,有面子。而另一位同样在美国NBA的球员却就很没面子的。别以为一纸检讨就能挽回你的面子,国家队收留你是因为国家队的宽容和大度,要是再不知趣,照样一脚踢你出局,没你地球还不转了?到时候看你面子放那里。
 

2007/03/07 | 论诱惑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39) | 发表于 22:59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很多诱惑,这些诱惑有时会让我们感觉不真实,有时也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炎炎盛夏的晚上,凉风轻送,正和朋友在流金溢彩的街头慢步。突然一中年大嫂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殷切的对我们说:“先生,这是我们公司新到的鞋油,高科技产品,试试吧,我们免费给你们擦一只鞋。”我愕然道:“免费擦一只?那另一只鞋怎么办?”大嫂说:“你要是满意我们的产品,另一只鞋马上帮你擦,不过要收钱。但是你要是买一支鞋油的话,两只鞋都是免费擦的。”“多少钱一支啊?”大嫂说了一个比商店里贵了几倍的价钱,并强调:“我们这个是高科技新产品,价格比一般的鞋油要贵点,但质量比一般的也更好啊,还是很化算的。”我们只好要头走开。

不远处,某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小姐正在极力鼓吹她们的化妆品怎么怎么好,免费试用口红,免费洗脸,办理年卡怎么怎么优惠等等,一支口红不知道在多少少女的嘴上抹来抹去,就不怕传染病什么什么病吗?免费洗脸又曾经洗出多少是非来啊!可还是有那么多爱漂亮图便宜的女人恋恋不舍的围在那里。

信步来到滨江大道,这里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各种保健城、歌舞厅、桑拿中心更是诱人(当然诱的大多是男人,是那种有钱又有闲有没有什么品位的男人,女人很少来,经常来的女人大概也不是什么好女人吧,我孤陋寡闻,保守、偏见之处请谅解)。门前车水马龙,一个个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英俊的一般的丑陋的老的少的男人,或单独或结伙或手挽一个个打扮的妖里怪气的袒胸露背的小女孩,进进出出的,煞

2007/03/07 | 论习惯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40) | 发表于 22:56

 
  
    “习惯”的科学术语可称为“习性的惯性”。惯性是会停止的,但却是不可抗拒的。一个人在一种生活模式下生活久了,就会适应或说屈服于这种模式,有舒服的也有不痛快的。就是在这样的锤炼中人类在自己的习惯中掌握并延续了生活的规律和能力。

    人的年龄、生活环境、人生时期会呈阶梯性周期性变化,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随之改变,这就给了人调整的机会,“习惯”会逐渐达到规模。很多东西包括高层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在长期的习惯培养中潜移默化的传承,逼迫人们去窥视自己生存包装下的内心读白,最后终于知道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事,甚至听到什么歌会哭。

    “习惯”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结晶,是个体自我在社会中的定位产物,是个体力量的反应,是绝对真实的。很多时候人做事都是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率性而行。当冲动占据上风,人就不那么理智了,便没有原则性可言。事后自省或庆幸那是另一回事了。人骨子里是自私的,不要为了细微的事勉强自己,快乐不是长久的,当然,苦恼也不是长久的。抛开一切的争论,得出的结论归为形式的多变。人的情感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个体的情绪以自身感受为基础,因此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以自身利益为准绳。我的个性体现了实用的外刚内柔,生活基调不温不火,六根清净,无欲则安,自我感觉良好,不过经常是暂时性的,所以时不时也哭诉自己的“欢乐时光”和笑谈“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