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07 | 往事如风系列散文之十八
类别(散文) | 评论(1) | 阅读(28) | 发表于 21:36

往事如风之十八:连环画


  21世纪里,人们干得最多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怀旧了吧。于是,一种曾经给许多人的童年带来过欢乐的艺术形式--连环画重出江湖。

连环画,这三个字,可以说老少皆知,耳熟能详。流畅、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连续画面,配合着生动、明了且富有韵味的文字,小小的画就这样把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鸡毛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三部曲》、《燕子李三》、《霍元甲》、《神鞭》、《陈真》、《草上飞》、《白求恩》、《珊瑚岛的死光》(应该是这个名字)、《王铁人》、《鸡毛信》、《三打白骨精》、《铁道游击队》、《八仙过海》、《樊梨花》、《画皮》、《白莲花》、《岳母刺字》、《陈胜吴广》、《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看不见的战线》、《铁道游击队》……有很多对内容还有印象,但记不住名字了。这些亲切而鲜活的画面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那是任何一部VCD、任何一套电子游戏都难以比拟的。

    我看的很多连环画都是像什么《西游记》、《封神榜》古代神话传说,《董存瑞》、《黄继光》革命英雄题材,还有大量古代英雄好汉的故事传说。其中,让我至今念念不忘、记忆深刻的还就是那套《岳飞传》。画图中岳飞那英姿飒爽的雄姿,令金兀术胆寒的岳家枪,让在中原大地奔突无忌的金兵闻之丧胆的岳家军,还有虎父无犬子的金锤岳云,一切都是那么让自己痴迷、神往。多少年后,当自己毕业参加工作,闲时会到旧书摊转悠。每当无意中发现在地摊最不显眼的角落躺着的几本“老朋友”时,内心总会泛起几分情愫。
  
    连环画的画面大多都很丰富和精彩,基本

2007/03/07 | 往事如风系列散文之十七
类别(散文) | 评论(9) | 阅读(118) | 发表于 21:34

往事如风之十七:露天电影

回顾我的小时候,关于露天电影的记忆实在很多。我不知道自己是从几岁开始看露天电影的,我兀自觉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远到回想起来,只能记得零星的电影片段,片段般的观后心绪。

 可以看一场露天电影是童年的时候最快乐的事情之一,那时候的露天电影一般都会选择在生产队的晒谷场放影。每当放学回家,看见大大、白白的屏幕已经高高竖起的时候,我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发出一长串开心的尖叫声,然后飞奔着赶回家,狼吞虎咽的完成好晚饭后,就呼朋唤友相约着去看电影。

到达露天电影院的时候,一般离电影正式开始总有好长的一段时间,这时候除了我们这些打打闹闹的孩子,就只有走村串巷的货郎,货担上有我们做弹弓的皮筋,还有女生喜欢的扎头绳和花花绿绿的洋泡泡,要是谁的口袋里可以掏出几分钱再买上一大块麦芽糖,然后每人分上一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夏天的时候要是能吃上一支棒冰,那更是神仙的日子。我们学着小兵张嘎、潘冬子在屏幕下钻来钻去,在大人的责骂声中做着自己的游戏。难以看懂电影的意义,只是感受那份热闹而已,电影的镜头放过就已模糊,只有屏幕上的小小少年在心底竖起了英雄的概念。有时侯会站到影幕的背面,看着电影里反向的表演。夏天的时候,偶尔会遇到突然的雷雨,在大人们惊慌失措中我们又有了雨中的游戏。

  我对放映机很好奇,不过我从来都不敢走过去探察一下那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因为那里总是有很多大人围着,而且那里的灯光很刺眼。我非常想知道电影是怎么放出来的,可是我始终都不能了解。有一次,我坐得

2007/03/07 | 往事如风系列散文之十六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16) | 发表于 18:48

往事如风之十六:入党记

    我工龄不短,警龄不短,可就是党龄不长。不过还好,总算是入党了,虽然入的晚了点,但却入得还算风光,因为是在“非典”时期火线入党,能有这份荣耀的人不多,但自己却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意思还写?是的,没意思还要写出来。自己觉得没意思,或许看官们会从中看出点什么别的意思来也说不定。

    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现在这个小山城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工作开始,我是满怀信心的,自己年轻有文化,又是专业学校毕业的(那时候课班出身的可不多见啊),心想,只要自己肯吃苦,多干点事,好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要不了多久,入党提干什么的还不是小菜一碟吗?老师在毕业时不是也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好机会,三年中队长,五年大队长,肯定没的跑”吗?周末要加班,没问题;春节人手不够,没问题;反正是一个人,离家也那么远,来回一次不容易,就多加点班吧,留下好印象。一年,两年,三五年过去了,我还是刚来时的我,要说完全没有什么变化也不对,起码比原来黑了点,瘦了点。可一提到入党加入组织的问题,领导们就说了:“你还年轻,好好干,过两年会考虑你的。”事后才知道,我们这个单位本地人多,相互之间有亲戚关系的人也多,我一个外地人来到他们地头上呈能,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每年入党就那么一两个指标,他们自己人还分不匀呢,那里轮得到我?就是有个别好心人提到我的问题,他们则说:“这小子好出风头,又不懂事,自以为自己是课班出身就了不起,没他我们还不是一样做事,有他还嫌碍眼。”唉,真是悲哀啊

2007/03/07 | 往事如风系列散文之十五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49) | 发表于 18:42

往事如风之十五:要命的高考

    我有个小伙伴叫雪飞。雪飞本来是城里人,只因他家出身不好,文化大革命时父母被单位造反派赶回了老家,那时雪飞也就三、四岁吧。

    1979年,雪飞中学毕业,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老师说他成绩不错,很有希望。他父母听了老师的话,特意养了一头大肥猪,准备在雪飞考取学校后宰杀,大宴乡亲的。公布考分后,雪飞却落榜了。就差那么该死的三分啊。他很失望,他的父母也很失望。父母曾经都是城里的工人,有一些文化,不比那些乡下的大爷大叔大婶大娘们没见过世面,虽然落难回老家,却很想通过儿子的高考来证明些什么,结果儿子不争气,很是让他们伤心了一阵子。不能就这么完了,还得再复习,再考。于是,雪飞父母把大肥猪卖了,供他继续补习。又买回一头小点的猪,准备养到明年高考时再杀。乡亲们也都纷纷给他打气:再努力努力,今年就只差三分,明年应该没问题。

    背着父母和乡亲们的希望,雪飞又回到学校,继续他的高考梦。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又到黑色七月了,雪飞满怀信心的参加了高考,他想,这次千万要考上,可不能再让父母丢脸。他对自己也是有信心的,考后感觉也不错。“估计能考上,问题应该不大。”雪飞这样回答父母的问话。他的父母放心了,儿子自己都说有希望,没问题,“看来这次是真的没问题了,你们就等着吃肉喝酒吧!”他父母这样对乡亲们说。俗话讲“好事多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真是

2007/03/07 | 往事如风系列散文之十四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44) | 发表于 18:39

往事如风之十四:好学生,坏学生

    中学时期,在老师眼里我是个有争议的学生。有的老师说我是好学生,有的老师却说我是坏学生;有的时候说我是好学生,有的时候又说我是坏学生。当时自己也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好学生,起码不是老师普遍认同的那种好学生。

说我是坏学生,理由有四。

    其一: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会拉拢其他同学讲话,曾经就有两次被两个不同科目的老师赶出教室。和我一起讲话的同学很乖,很听老师的话,一叫他出去,他就很自觉的到教室外面去了。我不乖,我不听话,老师叫我到教室外面去,我不仅没去,还顶嘴说:我出了学杂费就是来学校买个座位的,凭什么要出去。结果有个年轻女老师被我的话顶得当堂哭了起来。事后,她象她姐姐哭述,说我不听话,不服管,不是个好学生。原来她姐姐是我的表嫂,表嫂为这事狠狠的骂了我一顿。我挨了骂,心里很是委屈,对表嫂说:谁知道她是你妹妹啊,要是你早告诉我,我就不在她的课上讲话了。大家看看,我自己犯了错误,还蛮有道理似的,我还真不是个好学生。

    其二:我有时候夜不归宿。那时候是寄校生,学校有规定,未经校方批准,晚上学生一律不准外出。这是为了学生安全着想,可我们当时不这样想,晚上睡不着,总想找些什么事来干。离我们校本部不远的地方,大约也就三、四公里吧,有个分部,分部有很多的果树,都是我们这些学生历年栽种的。在一个春季的夜晚,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偷偷的翻越学校围墙,来到校分部,摘了许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