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07 | 论读书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33) | 发表于 22:4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我信,相信朋友们也信。可是,由于经济、时间、精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行万里路,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往往囿于一个小小的圈子里而无法象徐霞客那样铁鞋踏破,也不能象李白那样“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如此,我们也似乎不必过分灰心丧气。只要是生活的留心人,终究可以有所发现,终究会得到生活的馈赠。英年早逝的散文家梁遇春在其“途中”这样对我们说:“行万里路自然是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是可以的。一条的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

这样说并非无稽之谈,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的经历就是一个绝好的佐证。他毕生从事哲学研究工作,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他的故乡哥尼斯堡。由于他生活很有规律,邻居们每天根据他出门散步的时间对自己的表。尽管如此,康德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富的哲学遗产,让人们在面对十八世纪的哲学时,无法回避这座高峰。

既然无法行万里路,我们只好靠读书来弥补了。先贤们不是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对于吸收知识和信息来说,读书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书中记录的固然是他人的经验,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转化为自己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才有那么多嗜书如命的人,购书成癖的人,看书成瘾的人,写书不倦的人。才有那么多人自称书蠹、书奴、书淫、书佣,才有那么多人坐拥书城而安贫乐道。
 

2007/03/07 | 论成熟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55) | 发表于 22:37

       
       有人说:“成熟,是生命中最绚烂的色彩。”有人说,“成熟,是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有人说,“成熟,是人在心灵上最大的升华。”这些话语似乎都不能全面的定义成熟。  

       成熟,是一种真挚的体验,而体验的魅力在于付出。所以,在我们付出了辛劳与汗水,品味了悲伤与痛苦,体会了成功与失败之后,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即使被困难击倒,却仍能够顽强地站起来,以执着的目光和必胜的信心继续前进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成熟了。”  

       成熟,是一种或近或远的智慧,而智慧的魅力在于其不能被刻意地追求。所以刻意地去追求成熟,就注定你永远不会成熟,只有在生命的历程教会了我们如何在恭维与喝彩声中不会迷失方向,如何在荣誉和名利之中不会失去理智之时,我们可以沉稳地说:“我,成熟了。”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新的高度,而高度地魅力在于到达前的脚步。当我们回往事,发现自己在生命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汲取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发现自己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是饱含着积极的态度和永不放弃的决心之时,

2007/03/07 | 论长短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71) | 发表于 22:34

10000的跑道很长,烈日下的弯道更令人目眩,但它却可以将人的意志磨练;50米的跑道很短,但这几秒的路程却也可教人在竞争中生存。牦牛的犄角很长,它能很好的抵御外来侵犯;蚂蚁的触角很短,但它亦可将蚂蚁间获食的信息交换。长笛很长,它悠扬的乐声可深深侵入人的心田;口琴虽短,但它轻美的节奏亦可将人真实的心灵召唤。长有长的价值,短也不是没有优点可言,只要能被很好的利用,它们都可以创造新的光辉璀璨。

那高高的天塔直耸云间,它所象征的城市可圈可点;较其低矮的古建筑不也早已成为中国古文化吸引游客的卖点?

粗壮挺拔的树木可抵挡风沙的侵袭;低矮的小草也深深抓牢土壤,使风沙吹不起半点尘烟。一篇感人至深的长篇纪实文学挖掘出人类隐藏心底的灵魂;一首短小精妙的诗词亦可打开思想中禁闭已久的大门。

长长短短存在于世界万物中间。

人也是这样,各有长短。也许你在这方面的优势比我明显,也许我在哪方面强你一点。不要抱怨,不要哀叹。只要将长处充分发挥,你就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别太苛求自己的长,也别太懊恼自己的短,这些只是生活中有参照物的“相对论”。无论谁,都有说不尽的长与短。

即使你身居显位要职,总揽大权,可你充其量不过是国家千万建设者中的一员;即使你位卑职微,只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但你不也是国家的主人?“长”又如何值得羡慕?“短”

2007/03/07 | 论“怀 才 ”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2) | 发表于 22:30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 。古往今来,多少人才感叹“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确实,由于种种原因,“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千里马”一辈子都遇不到“伯乐”的情况也不胜枚举。三国之诸葛孔明、商周之姜子牙,出山前都是“怀才不遇”之人。当然,“不遇”自有不遇的缘由,不能一概而论。
  
怀才者有两种:真才与自以为有才。不遇者也有两种:不遇机会和不遇伯乐。 其实天下伯乐极少,千里马也极少。千里马难遇伯乐,只好负重拉货;伯乐找不到千里马,也只得徒呼奈何。当“怀才”者自认为“不遇” 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一下你的才是“真才” 还是“虚才”?是专业还是全面?是“才虚而不遇”?还是“才实而不遇”?如果是前者的话,你要做的就是赶快充实自己的才学,而无资格悲叹“怀才不遇” ;如果是后者,那你就要分析为什么不遇,是不遇人?还是不遇时?是被动等待机遇的来临?还是主动出击创造和寻找机遇?是自身素质不硬,还是用人单位的问题?哪怕你是人才,哪怕你“怀才不遇”,始终要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只不过是社会中的一个小小分子,世界离开了某某人照样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身处这个人才全球自由流动的时代,面对“怀才不遇”的古老话题,情况也今已非昔了。许多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观念、

2007/03/07 | 教育孩子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6) | 发表于 22:26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虽然后来读了几年书,离开了农村,当上了警察,好象是个城里人。可自己知道,骨子里还是农民。

1993年,喜得贵子,全家人开心的合不拢嘴。孩子他妈、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等一个个把小家伙当成手心里的宝,真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往往“不以为然”,总会招来一顿“臭骂”。

转眼小家伙要上学了。我们单位在城郊,住也是在单位,离学校比较远,去上课要坐工交车,路上得半个多小时呢。而且由于我和老婆工作紧张,中午没办法做饭,只好让小家伙在我们单位办的学生点吃中午饭(我们单位做得还不错,考虑到我们的小孩读书、吃饭问题,特意在城里办了一个学生点,有专门的职工在那里照顾读书的小孩)。小家伙从出生还没有一个人单独在外,况且他只有六岁多一点,每天要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六点半到七点左右才能回家,这中间十几个小时,就全靠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开学第一天,我就让小孩自己一人坐车到学校,而我则骑摩托车跟在后面。到学校后,帮小孩办理好了入学手续,我就带小孩走了几趟从学校到学生点的路,来回几趟下来,小孩说他已经认得路了,我说,不会走错吧?他说,老爸,放心吧,我又不是没记性的人。中午在学生点吃饭,我让小孩自己到窗口买饭,小孩很高兴的去了,可当买好饭后,他就傻眼了,一碗饭,一小碟菜,分开来装的,怎么才能把两个一起端到饭桌上呢?小孩看看我,想要我帮他端一份,我则装着没看见,背过脸去看别处,小孩没辙了,急得直想哭,幸好其他比他大的小孩主动帮他,这才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我其实看的也是很辛酸,但没办法,不让他锻炼锻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