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07 | 论欲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33) | 发表于 23:57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算安逸的,感谢岁月让我可以使用另一类眼神看待人生了。正如友人所说,我缺少闪烁跳跃中的思维方式,也正因如此我会觉得实在一些。每当我拢起双手,以旁观者的姿态看着另个我时,人生的大意似乎一目了然。不知道这是不是就叫所谓“超脱”?
  但多看看,多想想,我想不会有什么坏处,至少明白些事理总还是好的。

  记得看过一篇逸事。乾隆游江南时,一日登高望远,看见江面中船舶往来如梭,热闹非凡。乾隆问随从道:“这些船到那里去?”有一位随口答道:“这里不过只有两条船。”“怎么说?”乾隆问道。那位随从说:“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头默许。

  无法否认,名与利确实把人生几乎概括了。世人有多少能看破这二字?人从“呱呱”落地那刻开始,也启动了死亡的记时器。时常看到有人这么计算过:如人有八十年的长寿,除去幼时,求学,病患,睡梦以及垂暮之年,可以起作用的也不过只是短短的瞬间光阴,然后再把这瞬间用于熙熙名来,攘攘利往,如此人生也确可悲可叹。人一生中能给自己留多少时间去思考?去反思?

  勘破人生,于是在我眼里只留下了一条船,就是个“欲”字!生亦所欲,死亦所欲。名,利,权,色,不过都为“欲”所操纵。孟子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欲”之广也甚至可笼罩万事万物,宇宙浩瀚啊~~

  “欲”舟行而欲海无边。真能

2007/03/07 | 乱弹享受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2) | 发表于 23:56


    据说,有一个西班牙国王,给自己专门聘请了一个音乐顾问。聘请的原因并不是这位国王热爱音乐,而是因为这位国王天生就是一个音乐盲,而且是特别的“盲”!他居然“盲”到连西班牙国歌都听不出来,非要有那么一个人在西班牙国歌响起的时候来提醒他,他才会肃然起立,向自己的国旗做出庄严的表情……

    之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位国王拿出来说,并不是想愚弄他一把,我只是在为他悲哀,为他虽然不聋却分辨不出音乐的旋律而悲哀。因为,他不能享受音乐。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美妙无穷的音乐存在,他却听不出来,想必如果贝多芬老先生知道了他的状况,也只能仰天长叹了吧?

    享受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种本能。具我个人体验,人天生就有五大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们是我们直观看世界的信息通道,因为它们,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摸到了这个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东西。在这些绝大多数的东西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某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因而我们可以有资格去享受这些东西,比如爱情、运动、音乐、跳舞、写作、嫖妓……

    说到这里我要停一下了,并不是我故意要调某个人的胃口,而是我必须要交代一下问题,因为话说到这里,自然会有人问,嫖妓也是一种享受吗?我说它是,而且还非常享受!但是注意,我要说注意,因为这种享受方式实在太过危险,如果东窗事发,它可能会祸及一个人的名誉、生活、事业、爱情、健康……等等方面,它无疑是上帝放在伊甸园里的禁果,吃与不吃,享受与不享受,选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的手

2007/03/07 | 乱谈老虎与野猪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03) | 发表于 23:55


现实生活中,假如某人向某人借东西不还的话,人们就会说是“老虎借猪”。言下之意,再大的猪,因其愚蠢拙笨一旦遇到凶猛利齿的老虎也无还生的可能。鲁迅先生也说“倘若是老虎、狮子大还好,假如是一口猪大则未必是好事。”可见,老虎是猪的克星。猪是无法跟老虎相比的。
  
虎,作为生物界食物链的顶尖之物,比之大象的体形实在太小;比之狮子的彪悍勇猛也谓之小巫见大巫;比之猴子的灵活扑闪绝对不如;比之狐狸的精明算计,可算有勇无谋。然其终竟成为百兽之王,乃因其先辈卧薪尝胆、东征西讨、誓死捍卫上苍意志、不辞辛劳不怕流血牺牲的争取所得。由此又见,虎在百兽中的地位和在人类心目中的位置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历经漫长的动物界的进化演变和不断淘汰而成的。
   
虎,一旦取得了森林霸主的地位,人类的赞誉之声不断有加。“森林之王”、“如虎添翼”、“虎踞龙盘”、“虎将”,“虎威不倒”,……。由于虎的威猛、虎的地位使人类对其产生了一种神秘和膜拜,人类就不管养虎是否有益于虎的繁衍、尊王地位的巩固,就一相情愿的养虎、喂虎,及至近代随着动物园的普及和森林面积的缩小,虎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就只是动物园铁笼里精神萎靡行动连吃鸡都要帮忙宰杀的公众宠物了。其“森林之王”的地位何在?勇猛凶悍何在?甚至失去了生殖能力,长此以往,后人对虎可能就像今天的人们谈到恐龙一样在地球上灭绝。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乃长

2007/03/07 | 春节杂谈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5) | 发表于 23:54



中国有着几千年来源源流长古代文化。在这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春节是一个最招人喜爱、最醉人、最隆重的节日。它像摆在历史果盘里一枚沉默不语的果实,任人咀嚼,供人品味。  

时代不同,赋予春节的含义各不相同。有资料记载:两千多年前,它因众人的一种聚会或活动而形成,以后渐渐成为人们一年四季下来的“总结”。到了唐宋时期,李世民在诗中依然吟咏:“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这印证出,当时的春节体现着强烈的节令感,是春天开始的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春节的姓氏未改,但身份还是随不同的时代在不断变换着。燃烛守岁,细听漏滴,畅饮屠苏,合家欢庆,其乐融融-这是春节很遥远的过去时了。当然,在那遥远的时光隧道里,我们也会听到“一听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清凉,以及“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感慨。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 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2007/03/07 | 漫谈年俗之:元宵灯节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1) | 发表于 23:51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唐宋明清,元宵灯会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于唐代。《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林达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灯。”认为“元宵灯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