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08 | 闲话文明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1) | 发表于 00:02

文明这个词,不知是何时发现的,又是从何时流行的,但是,却是人们最喜欢的。因为,每个人都喜欢文明,当然,有些人表里如一,身体力一,确实做到了文明;可是,还是有些人,虽然开口闭口都是文明,背底里却尽干些龌龊勾当,在他们看来,文明似乎只是件漂亮的外衣,掩盖自己的肮脏。所以,文明实是人们所喜欢的,因为大家都需要文明。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不知当时衣不裹体、食不裹腹的原始人知不知道文明这个词。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我想他们是知道文明的,甚至是崇尚文明的,因为就算是在生活水平极度落后的原始社会,他们还是尽力掩遮自己,生怕别人耻笑。在漫长的几百万年的岁月中,原始人开始进化自己,他们学会了用火,学会了把石头制成工具,用于耕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文明时代--石器时代。在石器时代里,人们创造出许多工具,在这些工具的背后,是他们潜意识的劳动以生存的原则,所以,现在人们说,是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文明。现在,我们看待一个时代,判定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竟然看的都是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在原始社会,人们还从个体的生活进化到群体生活,大家过着原始平均主义的生活,现在人们把他们称为原始共产主义。不知道当时的原始人,他们知不知道所谓的共产主义,但至少他们是身体力行了,用老子的话说“小国寡民,天下为公”。不容易,虽然是小国,甚至谈不上国,只是一个部落,却是天下为公,部落首领只是一个管理者,确也没有特权。当时的原始文明,在生活水平上当然是极度落后的,在意识形态,却似乎又是极度先进的。如果说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在原始社会中,表现太淋漓尽致。他们似乎终生都象一块美玉,似乎没经过打造,却又似乎已打造得相当完美。在他们的时代中,他们并没有留下文字,解释他们的意识形态,或者说可能他们还没

2007/03/08 | 闲话吃酒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3) | 发表于 00:01

礼尚往来,平常生活。请客吃饭是乡间最普遍的一种交往方式。亲朋好友,各种红白宴都会有请到你,越是好时节此类事越多。
生活水准高了,大小事都会弄得高朋满座,热闹非凡。饭菜酒水,香烟,全套。
喝酒吃饭是种生活。
  
吃饭的人大都较主人预约的时间要迟到一会。不能早到,不是至亲密友,去早了干等人很尴尬;去得太迟那就是不礼貌了,所以三五分钟最佳。
  
入席了,各桌都围满了人。大都“人以群分”。亲戚归一席,朋友归一席,长者为官者归一席,同事同仁归一席;再者实在分不出什么类来,就男人归一席,女人小孩归一席。入席入了个巧席,心情也愉快。所谓“巧席”,一席都是熟人或都是投缘的人。好酒者更是如此,一席没几个能喝酒的,自然畅快不了;碰上不喝酒的落错了席,勉强着也不喝或是勉强着喝了也不舒服,更不畅快。所以这时候大都早早地相约好了三五人,前后相随着找地落座。
坐定了便忙着斟酒,白酒与果酒各取所需,不过都会礼让一番。现在桌上的用杯大都是那种一次性的塑料杯或纸杯,容量很大,谁都得悠着点,尤其是喝白酒的,总得为斟酒的多少扯上一会皮。掌握斟酒大权的都是好酒者或好事者,一席上好像非他们斟酒便没了气氛,便没了话题,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们都精于此道,而且主家早有交代,帮忙多下几杯哦!
酒席开始,举杯敬酒,你敬我,我敬你。“桌长(一般就是斟酒的那位)”自然得以身作则,找出名堂来敬酒,师长晚辈,同学同乡,娘家婆家,大小仲伯;甚而某年某月某时某地的一次同行同桌,你熟我熟大家熟的某个熟人都会成为干一杯的理由。说得那么真诚,让你绝对不好意思推托。桌长一般都有他的一套手段,自已份内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便会窜掇着其他人也站起来碰上几

2007/03/08 | 闲读之趣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3) | 发表于 00:00
  
  
读书有多种,古代为功名而读,叫“苦读”。苦读确实苦。什么“囊萤”啦、什么“凿壁”啦,其实,穷到那种地步,除了读书考功名,再没有别的出路,读书只不过是为了生计不得已为之,但这些却成了千古美谈。“苦读”中,又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说法,为了功名,如此折磨自己,不但读书的趣味殆尽,简直是件毛骨悚然的事。对这样一干读书的名堂,汤显祖就他的名剧《牡丹亭》“闺塾”一节大大讽刺了一把,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陈最良说:“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
  丫头春香回答: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老师陈最良又说:悬梁、刺股呢?
  丫头春香道: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
  可见汤显祖对这等“苦读”,暗地里很是生厌。
  
与苦读相反的,是闲读。闲读是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与功名利禄无关。李渔说:“幻境之妙,十倍于真”,照我的幻想,最浪漫的“闲读”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是在春季,最好在一场酣畅的午睡之后。运气好,有一场连绵的春雨则更佳。 “安排肠断到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断肠当然是要不得,“雨打梨花深闭门”才是读书最妙的去处。可以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时候,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如雪的梨花很能营造出宜于阅读的氛围。
2007/03/07 | 年终话“检查”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2) | 发表于 23:59

                           

眼看一年又要过去了,各行各业都在忙着年终总结、评比,领导们也在忙着下来检查、验收。   

说到总结、评比,并非是件坏事。总结可以积累经验,找出不足,便于在新的一年里更好的开展工作;评比可以鼓励先进,树立榜样,促进后进,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工作氛围。   

说到检查、验收,也非坏事。它可以发现各部门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和存在的不足,宣传好的经验与做法,找出不足之处,督促各部门更好地完成年内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提出新的要求。   

然而,有些行业的检查却流于形式,为了检查而检查,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与作用,反而使得下面弄虚作假成风。检查就检查吧,可有的行业领导非要在检查前下个通知,让被检查的单位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准备。更有甚者,在检查前还将要检查项目一一打印成文发到被检查的单位,让被检查的单位逐一对照。结果是,被检查的单位领导按照检查清单,把没有完成的项目分配下去,让员工们弄虚作假,补这补那。我不明白,这样的检查有何作用,又有何效果?这

2007/03/07 | “年关”检验社会和谐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1) | 发表于 23:58

     
旧社会有“年关”之说,过年对贫苦老百姓来说就像“过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好了,老百姓的生活节节高,不再视过年为“过关”了。过年,永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习俗。  
      
但现在还是有人“怕”过年。比如就有一些单位、部门的职工忧虑重重,往年年底急着想法子“整人”的一些单位、部门领导,会不会要在春节前“秀”一下:不惜扭曲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对有意见的干部、职工在年度考核否决优秀档次,评定称职乃至不称职档次,在奖金等福利发放等拉开大大的档次,以此来修理有意见的干部、职工,使有意见的干部、职工在几年内的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一无是处等等。年底急着想法子“整人”的一些单位、部门领导多半是因为平时对干部、职工有些不厚道,或贪污腐化,或违法乱纪等等,心里没有底儿,怕干部、职工“年”后算账,拆了自己的台,甚至于使自己下台。以此类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没处理好,干部怕“年关”;一些单位、部门的官僚主义严重,领导也怕“年关”,等等。由此看来,年底算的也是一笔民心账。  
   
“年关”也是一杆秤,在检验着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否,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多有报道说工厂老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