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景(五)
拨浪鼓
以前在乡村,只要一听到拨浪鼓响,大家就知道卖货郎来了。拨浪鼓是用一面巴掌大的手鼓做成的,手鼓穿在一根木棍做好的柄上,在手鼓的边缘对称的穿两个洞,系两根细线,细线的一端再系上纽扣,拨浪鼓就做好了,只要轻轻的摇动柄,纽扣就会击打鼓面,发出“卜隆隆、卜隆隆”的响声。
因此,在乡下,摇拨浪鼓就是卖货郎的代名词。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一副光亮的货架……货郎的足迹已远,而我追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进入了成年。货郎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郎撩拨心弦的行走的风景,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
童年时很喜欢听到拨浪鼓的声音。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母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一匹花布,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郎玻璃面的货架后面。货架后面的物什在玻璃后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