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1 | 杂思(四)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1) | 发表于 23:21

     1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栗。的确,书本中有我们未知的太多东西,譬如自然,譬如生命,譬如灵魂……
     从中学开始,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知识的海洋里,我贪婪地吸吮着甘冽的醴汁,充实着我的心灵。
     读书,看经典。虽说是开卷有益,怎奈人生苦短,而书海无边。每天出的书,你即使长十双眼睛,百双眼睛也难以读完,况且你长得是一双眼睛。就是整天什么也不干,只管读书,又能读多少书呢?沧海之一栗而已。人生有涯书无涯,好钢用在刀刃上。阅读经典,是最佳的选择。
     读书,是消遣。古人有云:“读书足以博学,读书足以怡情……”博学当然是首当其冲了,怡情却是一番滋味。培根说:“读书使人心旷神怡,使人增添光彩……”而且它特别适合你幽静独处之时!
     读书,耐得寂寞清苦,有兴趣才行。读一本好书,要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去聆听高人们的侃侃而谈,读一本好书,如同沐浴在温煦的海风中,天籁传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谁能说读书人寂寞,又有谁能说读书人痴呢?
     读书人未必都有高深的学问,但读书人一定有其独特的品味。起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也不管是古典小说还是现代文学,不管是中外名著还

2007/03/11 | 杂思(三)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2) | 发表于 23:17

1
很久以前看过一则外国寓言故事:有一天夜里,一个阿拉伯人经商回家要路过一个河滩,白天经过时满地的鹅卵石,深一脚浅一脚,到了返回时,路就更不好走了,走着走着,商人隐隐约约听见一个声音:捡起地上的金子。商人心想地上不是石子吗,为什么要捡?走了几步又听见在说:捡起地上的金子。商人不情愿地捡起了一个继续往前走,大约走了一百步时,再次听见那个声音,商人心里有点害怕了,捡起一块借着月光仔细一看,让他吃惊,果然是金光闪闪的金子,眼看就要走出河滩,商人后悔不及,心想反正不是回家吗,早点晚点都一样。于是,商人沿路返回,一路捡起,装满了四个大口袋,心里美滋滋的。可商人忘了那个告诫:金子必须在天亮以前到家才是金子,他拖着四个沉甸甸的口袋直到太阳中天时还未到家。     看完故事,真为商人叫屈,如果商人不那么贪婪,理性一点,放下三袋或者两袋,他不也得到了一袋、两袋金子了吗。     放弃与不放弃,在于抉择。学会放弃,懂得取舍,其实是一种胜利,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美丽。     放弃权力,心胸骤然开阔     放弃名利,人格得以升华     放弃邪恶,真理折射光芒     放弃战争,世界充满和谐      . .....      生活中可以让我们放弃的东西太多,值得让人放弃的也太多。曹操如果放弃赤壁便赢得了北方;拿破仑如果放弃滑铁卢也获得了法兰西。放弃是锋芒时的隐退,放弃是遇险时的思考,放弃不

2007/03/11 | 杂思(二)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1) | 发表于 23:14

1
许多农村人都把盖新房作为终身目标,节衣缩食,日积月累,甚至借账拉债,全力而为。是的,安居才能乐业。
人民生活要奔小康,可何为小康?住房条件的好坏,虽不能作为是否进入小康的标准,但它确实是一个是否摆脱穷困的标志。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绝大多数民宅都已经旧貌换新颜了,但在我所工作的山区小城,到处都散落着破旧的民房,与时代很不协调。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无以数计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但购房对普通的市民阶层和工薪阶层,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13亿民众,按每2人一间住房计,需要6.5亿间房子。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需要多么巨大的空间,多么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国情下,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款爷住别墅,有相当数量的官员占有两套以上的住房!离开了政府行为,修建平民住宅在中国只能是一个神话。国土资源不可再生,面积只缩不增,人口膨胀与生存空间的矛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之间的矛盾,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尖锐而突出。好一个“住”字了得!房地产开发,是盛也百姓愁,衰也百姓愁。    
2农耕时代,绝大多数人不出远门,尤其是妇女,几乎足不出户。然而,在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出门挣钱已是普遍现象。求学、求职、求财、求发展,都要出行。父母在,不远游,这个古训早已过时了。行,也反映了与衣食住相对等的水准。款爷官员,坐飞机、睡软卧、乘上等船舱;普通人坐硬座、乘班车、挤船舱底;还有以步代车、爬货车的。拥有权钱的程度,决定了出行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舒适度。此类现象古已有之,并不奇怪。时代进步了。以前是人找车,现在是车找人。然而,车多了也有车多的烦恼。
人给车让路,还是车给人让道,一部道路交通法规定得明明白白,却硬是讨论不休。步行者

2007/03/11 | 杂思(一)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2) | 发表于 23:11

1    生命是什么?在时间的长河中,浮浮沉沉,承受着种种能抑或是不能承受之物。  生命的真实与虚妄,从来就没有谁能说的清楚。在幸福与痛苦之间,早已经有着太多的迷离。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思索生命,终是了不可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应无涯,殆矣。  佛说,人生来就是苦的。所以,印度人曾经有一种风俗:当婴儿初生时,先要在他嘴上涂一点蜜糖,让他在生命之初,可以感受到生的美好,而不至于对即将面对的苦难有太多的恐惧;当人临终之前,也要让他再尝尝蜜糖,以使他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还能保留有一分甜蜜的记忆。  在物欲与情欲的苦海中流转,有时候,人不得不需要一份麻醉、一份解脱。庄生蝶梦,列子乘风,先哲们将精神超然于物外;佛陀观尽苦、寂、灭、道,依无上波若,入于无余依涅槃境地。此时,生命的虚妄与真实,只是一气流转之间。庄子说过:“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入于不生不死。”我们都是尘世中的凡夫俗子,也不奢望能够达到大智慧、大解脱的境地。佛陀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有源于自己生命的智慧。在不能够完全的解脱之前,我们便需承受着我们所承受的,在岁月的长河中寂然前行。我背负幸福,却追寻着痛苦,心在流浪,那里是归属!  
我拥有安稳,却梦想着流浪,心在寂寞,何时得解脱! 是挣扎,是牵挂,我心走天涯。前路,有一抹淡淡的晚霞。。。。。。    2    不要怨怪命运对你的不公,你又为自己的生命做了什么?别人得到的比你多,但是别人付出的同样也比你多。天上不会掉馅饼,得到的前提是付出,而付出总会有回报。    不要嫉妒别人得到的比你多。事实上你得到的并不比别人少。换个角度说,在得到

2007/03/10 | 问题在那里?
类别(生活琐记) | 评论(1) | 阅读(23) | 发表于 13:10
刚刚到老闻的博里,想发个评论,却总也发不上去,问题出在那里呢?试了有十几次,都说输入数字验证码,可我已经输过了啊,看来要不就是我的操作有问题,要不就是博里人太多。。。。。。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