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1 | 杂思(七)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2) | 发表于 23:38

1

 年少时盼望快快长在,以拥有成人的老练;长大时又常常想起童年的无拘无束。也许,在人的心中,过去的总让人深深留恋,美好的一切又都寄托在明天的希望之中。
 细想一下生命,你也许会发现,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遇,有着不同的美和缺憾。离开大山的高峻,你会知道平原的广阔;久经黑暗,才体会到光明的可贵;顺境时你不知道是否会有那“不测的风云”;逆境时生活能使你懂得很多很多。
 生活是一杯浓浓的酒,它包含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既然已承受坎坷磨砺,为何不静静举起酒杯?
 生活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有风平浪静,更有险滩旋涡,顺境里不要沉醉;逆境里无须沮丧,高昂起不屈的头颅与命运一搏,因为彼岸已离你不远。
 失落了过去,只要能把握住现在,你便又得到了未来。静静地面对生活,努力奏响生活的每一根琴弦。你会说:“我的一生过得很充实”。

2
栽植希望,耕耘生活。
 人生的进取与跋涉穿越四季的时光,历经雪雨风霜。艰辛同快乐掺拌,付出与收获相接,多少辛勤汗水演化成丰硕果实。
 进取的人总是天天在耕耘,年年在续写人生华丽篇章,在生命的书斋里,给人以读阅豪迈的真理,令人眼前金光闪耀。
 就这样,每一粒果实的珠玑都闪耀着诱人的光彩,让生活的信念盎然。追求成功——发芽、开花、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诠释劳动的真谛。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天道酬勤,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2007/03/11 | 杂论(二):说食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4) | 发表于 23:36
 
  民以食为天,食者,吃也.说到吃,没有人会陌生。不是有句话叫做"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吗?从出生到死,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任务,除了睡觉也就只有吃了.而中国则可以称之为"吃的故都'.光是菜就有八大系啊,更不要说那些地方小吃了."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更是国人对吃的最高境界了,流传至今,以至在农村还可以时常听到"吃了猪脑子"这句所谓的"精典"话语,无非是用另一种方式说人体罢了.不过,据现代科学家们最新的调查研究发现,猪是一种极聪明的动物,有些国家就用猪来当缉毒警察,据说效果还很不错,看来这句"精典"有必要重新定义了.
 
 历史上关于吃的轶闻趣事也有不少,这里面有些是名人轶事;有些则是笑话,供人娱乐。譬如:传说客家的四星望月就是毛主席取的名字等等.   
 
 不同的历史时期吃什么怎么吃也是不尽相同的.地下挖的,树上摘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吃.其实,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以前的任何历史时期,人们吃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无非先是五谷杂粮,家禽牲畜之类的;后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一些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被搬上了餐桌。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非典"与国人的"会晤".
 
 以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更是不堪一提,所以大部分的要求便是"吃得饱".而现在呢,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过渡到了"吃得好,吃得营养
2007/03/11 | 杂论(一):说衣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3) | 发表于 23:33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把衣食住行的“衣”放在最前边,是很有道理的。每天清晨,我们都是先穿衣,后吃饭,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衣和食又是不可分开的,缺衣少食和丰衣足食,往往是孪生姊妹,要好都好,要孬皆孬。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里很多人的情况是,衣难遮体,食难果腹。既是许多工薪阶层的人,穿补巴衣裤也是常事。哥哥姐姐们的衣裤留给弟弟妹妹们穿,也是常事。   
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以及人的精神面貌,最直接的办法是看女人身上的穿着。女人天生爱美,对衣饰有本能的渴求,有独特的爱好和审美。生活是否富足,精神是否愉快,首先体现在女人的穿着打扮上。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从大处看,女人的穿着打扮,从整体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和一方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从小里说,以男人为主要劳力的农村,妇女的穿着打扮还表明了他的丈夫的成功与失败。   
以衣帽取人,是很势利的;但衣帽穿着所反映的深层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男士的中山服,女士的便服,是穿着的主调,虽非清一色,却也很单调。文革时期,全国山河一片红,全民身上皆着黄,黄色的军便服几成清一色。80年代以后,穿喇叭裤,留长头发,曾一度被作为异类,称为奇装异服而遭到非议。如今,已经没人对衣着说三道四了,突出了个人的好恶取舍。   
衣服穿着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反映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种背景,真叫人一言难尽!曾几何时,把穿着与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相联系,注重穿着打扮是小资产阶级意识浓厚,而穿着破破烂烂却是无产阶级的本色。这已经超出了以衣帽取人的势利观念了,对人的衣着打扮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已经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   

2007/03/11 | 杂思(六)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3) | 发表于 23:27

1

 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旅途上的起点无处不在,生日是生命的起点,小溪流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沙砾是高塔的起点,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春天是丰收的起点,一日是一年的起点。一个人选择了好的起点就等于找准了成功的方向,一件事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就等于美好的结局的一半,一个目标计划好了就等于缩短了成功的距离。起点有高有低,起点低不怕,起点小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化小为大的毅力。正如我们不可能修改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不能拥有令人仰慕的高起点,我们可以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和理想;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我们必须拥有美好的人生观。把握你的起点把,让毅力作桨,信念为风,风雨无阻,新的希望就在前面。

2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人不生气?谁人不气人?可见,“生气”委实是人之一种正常而又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大凡普通人,谁都避免不了。特别是参加了工作的人,生气的情况就更多了:不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比别人更辛苦更累,就是生气别人的工作业绩比自己好―――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说穿了一句话,就是老觉得心里不平衡,看什么都不顺眼。
 人皆有“气”,但要弄清“气”因何而来,值不值得,又该如何化解。每一个人在生气时,都要仔细地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人才不会无缘无故生气,生“莫须有”之气;才不会乱生气,即使生气了,也明白“出气”的方法和途径,找到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正所谓“生气不

2007/03/11 | 杂思(五)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6) | 发表于 23:25


1
人生充满了等待。
 小的时侯,等待一个长大的我;长大以后,等待一份浪漫的爱;有了爱后,等待一个温馨的家……
 等待给人以憧憬,给人以希望,给人以蔚籍。
 等待,可谓是一份美好的无奈。
 等待,有时像岩石,是一种顽强;有时像青竹,是一种坚定;有时像古藤,是一种柔韧;更像孕育了万物的土地,是一种成熟。
 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善于等待。等待需要耐心。
 朋友,不管你是处于境还是顺境,也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学会等待。
2
在人际关系中,彼此需要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暇。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别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和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和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
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就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