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杂思(十四)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13) | 发表于 00:46

人生苦,人生累,潇洒去面对。贫穷,并不是你的错,但面对贫穷只是一味地灰心、失望,那就不是上帝的错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上的,要想摆脱贫穷,走出困境,就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人生苦,人生累,潇洒去面对。出身卑微不是你的错,遭受屈辱和轻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放下这个心里包袱,藏在自以为“安全”的躯壳中,不敢面对这一切。要知道朱元璋做皇帝之前也曾放过牛、讨过饭;林肯也曾当过雇农、船夫、伙计……但他们一个成了中国明朝的开过皇帝,一个成了被美国人誉为“与华盛顿齐名”的最伟大的总统。是什么使他们成就了这一番伟业的?洒脱,是一种洒脱的心态,一种洒脱的精神。其实,卑微虽然使英雄早年饱尝来自市井的欺凌、侮辱和嘲讽,但正是这种非人的精神折磨所带来的莫大痛苦,激发了他们成功的欲望。

人生苦,人生累,潇洒去面对。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遇上厄运和不幸。人类科学史上的巨匠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也曾因三课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然后被解聘。为什么厄运没有摧垮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始终把荣辱看作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练,而不是负担和灰心丧气的理由。

人生苦,人生累,潇洒去面对。生活的磨难可以磨练

2007/03/12 | 杂思(十三)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13) | 发表于 00:45

住豪华别墅,开高级轿车,穿名牌时装,吃山珍海味……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才是幸福生活的标准.他们生活于人世,却无法给自己的幸福找一个合理的定位.他们总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活,别人做什么他都觉得是对的,别人追求什么他也追求什么,以为自己的幸福有一天也会如约而至.

人的惯性思维是“他有什么,我也应该有”、“他因为有过这些东西,所以比我幸福”,而从来不去思考他真的幸福吗?我们不是别人的复本,我们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即使我们有一天变得高贵变得有钱,我们也还是自己。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身陷别人给自己设定的方式,顺从地度过一生。

有钱会使物质生活优越,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了钱不一定就有了幸福,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幸福未必就是你的幸福。放弃自己的追求,跟随别人的足迹,就会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我们可以追求钱,但是幸福生活的标准本身并不是由那些富人们定出的。钱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态度。也许我们终身都不能大富大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找不到幸福,找不到健康的身体、充满活力的心、相亲相爱的家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许多人经常把自己拥有的视为粪土,把别人手中的东西一概视为珍宝,晕头转向地跟着人家跑,而随手丢掉自己拥有的非常珍贵的东西。

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人生,其中有得到亦有失去,每一份收获都必须有所付出,这种付出与得到的交换是否值

2007/03/12 | 杂论(二十五):看电视剧《白求恩》有感
类别(杂文) | 评论(1) | 阅读(29) | 发表于 00:44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很严重;药价虚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当根本解决;无红包医院依然在孤独奋斗;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还在演绎;“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的顺口溜依然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与劫匪搏斗身中数刀的安徽籍民工鲍光蛇,被送到医院时,因亲友们没带现金,鲍光蛇抱着露出来的肠子,在医院等待了1个小时才进手术室,最终因不治死在医院;福建省连江县潘渡乡仁山村村民郑铿弟因车祸被送进连江县医院抢救,因家属差100元,他始终没有被输上血,3个多小时后不治身亡;因押金不够,太原市一位残疾孕妇被医院拒收,紧急情况下,在医院收费处门口生下了孩子,新生婴儿因缺氧性脑病至今仍滞留在医院。。。。。。

近年来,不断能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地方医院、医务人员医德缺失的事例层出不穷。在这些医院的眼里,钱是最重要的,人命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救死扶伤”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早被他们抛于脑后,剩下的只有一身的铜臭了!
  
近期在央视看到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让我感慨万千。当年,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时,一定没有想过自己能赚多少钱,能留下什么美名,更别说会造就一种“白求恩精神”。。。。。。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通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一个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追求。白求恩精神更多的体现在“救死扶伤”和“革命的人道主义”上。

今天,我们以这种形式纪念他,不仅仅是花费多少钱去拍一部电视剧,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

2007/03/12 | 杂论(二十四):为人与为文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8) | 发表于 00:42

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看的第一本小说叫《第二次握手》,该书在文革时期是禁书,民间却有很多手抄版流传,我看到的已经是解禁后正式出版的。由于喜欢看书,所以我在读书时的作文每次都能得高分,那时我从心里羡慕、感激那些作家,也很佩服他们写作的精神和毅力,他们在我心里是那么的神圣不可亵渎。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开始看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如四大名著、岳飞传、兴唐传、三十六计、聊斋志异、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红与黑、茶花女等文学佳作,当时只是很喜欢书籍中刻画的人物性格和光辉事迹,并不太了解故事里面所蕴涵的深意,迄今为止我对这些古典文学和名著还是钟爱有加,虽然对其中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但是我在空闲的时间依然看看,有时也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我知道这些作品之所以让世人流传至今,并不全因为故事中刻画的某个人物或事件,而是作品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值得后人交流学习和借鉴讨论。文学交流既是如此,某些文学创作者不要因为名气挺大,身价颇高就可以在文学领域中孤芳自赏,扮演着寂寞高手的角色,我觉得文学创作者最重要的应该是看其本人的素质修养和道德观念,如果是因为你才华出众、有着职业写作经验和水准就可以端架子、摆谱,对别人呼来喝去,不尊重别人的文学作品,有时候还要尖锐的批评别人用尽心思写出来的文章,即便是别人写出来的文章有不妥之处,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可言,难道你就可以有权利冷言冷语的否定这个作者吗?难道你就可以蔑视作者对文学这份的喜爱感情吗?斯特恩留给我们这样一句话:“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难道不可以放下你的架子,摘下你有色的眼镜平等的和文学爱好者研讨一下文学,指导他如何修饰作品的错误之处,帮助他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吗? 我想这才是文学领域的最高境界吧,这样的文学交流才会使文学爱好

2007/03/12 | 杂思(十二)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24) | 发表于 00:37

让我们学会珍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岁月抹不掉的心痕,都有记忆深处想忘却不曾忘记的回味,当你轻轻回望着心中往事的一瞬,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的是多么珍贵的宝藏。它就象金矿玛瑙藏于土地,象珊瑚珍珠藏于大海,它始终珍藏于你心。
让我们学会珍藏。
 莫忆往昔,让明天好好继续,风过无痕,不想最后的挥泪离别,不想体验过的失败痛苦。于形情事亦然,于心情事也迥然。那就不如把它珍藏着,已然,就当作把苦涩的青橄榄,挂在绿叶繁茂的欢乐树上,作为给你自己的特殊礼物。人生如梦,亦美、亦悲,而我们的喜乐悲离恰是书中的精美陈旧的书签......
让我们学会珍藏。
 在这世间,也许还有很多东西,是经受不起曰久天长的艰辛与磨难,那一个心心念念的梦,不但没有丝毫的淡化,反而愈加清晰时,就当是梦之花让它开放在心里吧!把某些本应置远的东西,就按其原来距离安放,彼此欣赏,彼此喜欢,在五彩缤纷阳光下,尽收美丽。
让我们学会珍藏。
 经历过的,便已注定拥有,也无须告别,多年以后,那些含蓄的,韵味悠长的心事不再,一切都会云淡风轻,尽管,当茶香升腾中影现出的记忆,依然还沉醉,但只为那时的花开花落,只为那时曾经共同品尝过的恬静祥和的心灵餐筵。
让我们学会珍藏。
 让心筛滤掉无谓折磨情感的粉尘,存下值得深深眷恋的颗粒,尽管这些颗粒没有大海、土地能珍藏的那样富丽稀贵,但却一样熠熠闪烁,让情感在心海的空间畅游,自我的个性尽情挥洒张扬,把感动留在彼此的过程,把喜悦留在彼此心底,在你心灵深处也有享用不尽的财富。
让我们学会珍藏。 
 学会了珍藏,你也就学会了宽容,也或许从此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