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周末的闲言碎语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7) | 发表于 16:34


  周末是一种聚焦:可以聚起一个人五颜六色的向往;可以聚起一个社会生机勃勃的创造。 
    
  周末是一种折射: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情趣情调;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风韵风貌。 
  
  周末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关闭了门窗,让灵与肉痛痛快快的睡个大觉。 
    
  周末是一个情人的怀抱:放松了自己,让思与绪疯疯闹闹的跳个舞蹈。 
    
  周末是一个美容的日子:洗洗澡、吹吹风、看看海、踏踏青、唱唱歌、……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美容的过程,那么,为什么不在周末的日子里做一个最为遐意的深呼吸呢? 
    
  如果一个人不会享受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将不完整;如果一个人不会去创造生活,那么他则是没有明白生活的真谛。 
  
  如果一个社会不再视追求舒适和享乐是一种堕落;如果一个民族不再视寻求浪漫和温馨是一种昏醉,那么我们要说:生活在这样的民族和社会中的人真的是好幸福。 
  
  你的周末过的怎么样? 
  
  有没有周末是一回事,周末过的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就像你想不想浪漫是一回事,会不会浪漫又是另一回事一样。 
  
  如果你渴望周末过的有韵味、很舒适、多创意,那么你的前脚已经踏进了周末的门槛;如果你随便周末过的很平淡、很劳累、很无聊,那么,不好意思,周末已经将你拒绝于门外。 
  
  生活的主旋律永远是追求和创造,周末则是跳跃其间的浪漫的插曲。 


 
2007/03/12 | 怨天尤人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66) | 发表于 16:34
        怨天尤人,成语词典释曰:尤:怨恨。一味埋怨天,归罪别人。形容抱怨一切。我实在想不通,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打击甚或失败时,为什么要“怨天尤人”呢?
  不读古籍,不知道古人对此怎么争论,但读过后发现:古贤先哲们对“怨天尤人”早已辩论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了。
  《论语》《宪问》章“怨天尤人”:孔夫子周游列国,曾经这样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学习礼乐,上达天命,这些是可以经受任何检验的东西吧。孔圣人对于“乐观主义”的见解,对于“个人命运”与“机遇”的论说,很为历朝历代所重视。而且在当今人们的语言运用中,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在研究人的“命运”与“机遇”方面,《论语》有相当多的精辟论述。不过,大多只是推崇“天命观”,勤奋向上,忠君、报国。但是“不怨天、不尤人”却反应了孔圣人乐观的“人生观”,特别是其对于“乐观”的论述,有“人定胜天”的崇高风范。
  苏轼说:因为孔子“不怨天、不尤人”,所以他是快乐的。我也要做快乐的人,不可以苟且地追求富贵,也不悲观地自甘于贫贱,名满天下的人,必然有真实的才能。
  苏轼还说:周公之所以知心朋友甚少,是因为他自己的亲人也不能知道他的心思。故
2007/03/12 | 性格缺陷和换位思考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 | 发表于 16:33

   我们经常遇到有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的人,他们性情乖张、孤僻或孤傲,自以为是,难以与人相处。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好恶或理解去做事,也不论与自己的想法相悖的人是谁。凡事总以为自己占理,别人没有理。做事没有上下级观念,虽然你是领导,虽然你的阅历比我多,学历比我高,但我还是我行我素,不按我的思路去办事或不满足我的要求时,我就消极怠工或者给别人设置障碍,不惜以损害事业或葬送自己的前途为代价去顶撞领导或排斥同事,而到头来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落的个‘不懂事’名声。看到别人仕途顺利又心生嫉妒,怨天忧人。他们往往不努力去做事,而前怕狼后怕虎,或弛于空想,或骛于虚声。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却要虚张声势,显现自己的实力,或者虽然有些知识但由于性格的关系,知识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更谈不上发挥到极至,抑郁大半生而草草为自己的悲剧人生收场。

    这中现象恐怕我们都遇到过,我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其中的一个角色。我经常想,我为什么就不能和别人开绿灯呢,我为什么就不能认错呢?为什么人们在处事或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换位思考呢?曾听一位教授说,美国总统布什非常欣赏一位人际关系大师,对他的公关理念倍加推崇,这个理念就是换位思考。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太固执了呢?我们真的没有缺点吗?我想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吧,但谁愿意承认呢?说到底,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性格缺陷!只是人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生命的经历需要逐渐丰富,经历本身就是财富。我们都很欣赏或羡慕仕途一帆风顺的人,欣赏他

2007/03/12 | 斑竹
类别(杂文) | 评论(1) | 阅读(2) | 发表于 16:31

斑竹,其实不过是电子公告版管理员的一种昵称.

在虚拟的社区里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名罢了,绝大部分是免费为社区和网友服务的,但网友和斑竹之间的纠纷却如同爱情之于人类一样是, 社区永恒的主题。没有纠纷,争吵和拍砖的社区决不是一个成功的社区,至少是一个根本不够成熟的社区.。在一次次的争吵和拍砖中社区在完善规则,网友在自得其乐,只有斑竹要么得到社区的极力维护,要么成为一个替罪羊,其实斑竹不过是一块试验田罢了。很多优秀的斑竹后来开始淡出社区,淡出他曾经熟悉的版面,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记得他们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铁打的BBS,流水的ID。一个大型社区的斑竹在几百位左右,少的也有几十位,而又自始自终呆在这个位置上的有几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斑竹这个位置永远在变换。而正是斑竹不停的变动才,保持着论坛和版面的生机和活力。每个斑竹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思路,如果一个论坛永远都是那几个人,估计就距离消亡为时不远了。所以,每个斑竹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要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网友都是一群陈胜,吴广之类的造反派。人无完人,你总有犯错的时候,犯错没关系,关键是你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虽然未必每个网友的投诉和质疑都是有理有据的,但一百个网友里总有那么三五个说的应该值得你去反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成千上百的网友呢。

那么网友们是否也理解斑竹的苦衷呢?免费的斑竹们在义务为你们服务,你们又是否做到了真正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了呢?没错,斑竹是有犯错的时候,你们在对他们质疑之前是否做到了冷静的思考呢?你

2007/03/12 | 对比心理与阿Q精神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 | 发表于 16:30

  
 

对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逻辑思维的重要一环。本文所说对比心理是指,把自身状况(社会、经济、身体、声誉 等等)与他人相对比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对比作为社会心理,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这种对比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或者说任何人都无法排除的。它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作用和后果。也就是说,运用不同的心理对比公式得出的结果是不相同的。

中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按此逻辑做,人会死光的,一个人总有不如另一个人的地方,没有人还谈什么货呀。幸亏这句话还有下联:“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留着。”这很有些阿Q味,不过这句话挽救了人类,挽救了社会。关于这种对比还有“人家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步行的。”同样是阿Q版的。

对比就是把两种事物对照、比较。

通过对比看出自己某些方面、某处不如人家,产生了赶上人家,超过人家的想法,从而变成前进的动力,这是对比的积极作用。看到与自己年纪相当,知识、智力相仿的人学会某种技艺,从而产生了自己学会这种技艺的信心。这是对比的功劳。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从而嫉妒别人,这是对比的消极作用。

对比在更多的时候表现的是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