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总是小的好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2) | 发表于 16:41


  世道开化,有钱的男人们除了可享受原配的恩爱外,还可像古人一样养个侧室,寻找另一份乐趣——此等事情虽然我国的婚姻法是明令禁止的,但此风正盛,何况世上的不少事情,不都是在暗地里做的吗?

  对于男人来说,在这方面,总是小的好。小的虽然在地位上见不得人,不能堂而皇之地写在政府发的那张大红纸上,可是在男人的心目中,地位绝不比大的低,所以第一夫人一般来说都对半路上杀出来的那个人要咬牙切齿,恨不能把她生吞活剥——不怪自己的老公花心,却怪第三者是狐媚子、妖精,勾引坏了男人。

  有钱的男人,有了这样的一个狐媚子在身边,大部分会被迷得神魂颠倒,因为就色相来说,大的人老珠黄——小的如果不是花容月貌,老公是不会看上的;而且除了色相,小的往往娇俏动人,在床上也鲜活得多。一方面本身就是鲜货,一方面又比原来的鲜活,皮肤嫩滑细腻,种种优点加在一起,男人自然要喜欢了。

  像鸦片是尝不得的一样,除了老婆以外的女人也是碰不得的——碰到了就有对比,对比之下如果不如从前的,对于家庭来说算是运气,如果相比之下和前面的差了一大段,则男人往往会如吃了迷魂汤一样坠入八卦迷阵中。

  坠入迷阵引来的大部分是祸。

  有一个男人,为了小的,不惜铁石心肠抛子别妻离了婚,指望着和小的共结连理,可偏偏小的一旦要和他共订终身的时候犹豫了,因为男人也不是铁打的,在婚姻的战斗中,那男人荒废了事业,眼下已是一身债务。可小的尽管不想嫁给他,又见不得他和前妻去复婚,因为婚姻战斗中的流弹也击伤了她——她也不嫁,就是要和另一个女人比耐力。

  “既然她对你不真心,你前妻又愿意接受你,

2007/03/12 | 在好与坏之外
类别(随感)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16:40

我常想:在好与坏之外,有很多属于不好也不坏的情况。天气不阴不晴,气温不热不寒,运气不好不坏,环境不好不坏,如此等等。

我还常想:在好人与坏人之外,有很多属于不好不坏的人。才能高不如诸葛亮,但是比臭皮匠强多了;道德比不上焦裕禄那么高尚,但是也不像成克杰那样卑劣;爱国比不上岳飞,但也不像秦桧;如此等等。

因此,我认为,在好与坏之外,很多时候是不好不坏。可悲的是,我们常常坠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例如,我们在宣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单位的时候,喜欢一俊遮百丑,把他们夸成一朵花。这样做既不利于先进者的完善和提高,也容易让人在学习先进中感到高不可攀,甚至会产生怀疑。我们不断从媒体上看到某某先进分子堕落为人民的罪人,看起来是一夜之间变坏了,事实上是长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提醒的结果。

标榜自己为圣人的人,其行动未必就处处高尚。夸自己一心为公的人,有些时候比谁都私心重。说自己最爱工作的人,其工作不一定比别人干得多。

最后我要说,我们如果摆脱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多来一点多向思维,那么就会在认识事物能力方面有一个新的飞跃。 
 

2007/03/12 | 语言是苍白的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4) | 发表于 16:40
 一个官员在作廉政报告的时候,门外的检察官把他带走了,而且到监狱里就没有回来。
一个丈夫在妻子面前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是不久就另觅新欢了。
一个号召别人见义勇为的人,一旦见到歹徒作恶,比兔子跑得都快。
一个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让语言与行动比起来黯然失色,行动比语言显得更加光艳夺目。
可是苍白的语言往往被人们所推崇,心得体会、演讲比赛、就职演说、宣誓就职、证人发誓等等,都被人们确认为是必需的、必要的、有效的。于是,也就造就了一个个巧言令色的“国妖”,祸国殃民。
当我看到一个个贪官在东窗事发的时候,鼻一把泪一把地“忏悔”,我会感到他语言的“作秀”还在继续。
当我看到一个个色情狂养了“小蜜”,妻子发现了以后,一再说自己“没有经得起狐狸精的诱惑”,我就会为这个人的“大奶”和“二奶”甚至还没浮出水面的“三奶”、“四奶”、“N奶”感到悲哀,因为他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将来都在受着伪君子的蒙蔽。
当我看到一个个胆小鬼在号召大家做英雄,自己见了坏人就魂飞胆颤,我会感到这样的人比歹徒还要卑劣,起码人家歹徒还不至于用一副伪善的脸孔糊弄人。
我们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其实,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写了一些东西,只能说会对我的行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保不准我在某些方面也做不到,或是做得不够好。我希望,不要把我说的和我的人品等同起来。对此,既可以推己及人,也可以推人及己。
古人云:“法乎其
2007/03/12 | 闲聊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8) | 发表于 16:39


  汉语真是奇妙,许多词汇可以顾名思义无师自通,闲聊即为一例。闲聊是个双字词,一为闲,一为聊,皆为闲聊这一活动不可缺少和要素。没得闲,哪有聊的功夫和心情?不聊,许多空闲就难以打发或者打发得不够精彩。
  本人也是个喜欢闲聊的主。久于此道,自然有些心得,在此不妨聊聊。
  闲聊有许多妙处。首先当然是消闲。人生苦短,但有时竟闲得无聊,需要消遣。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难遣有涯之生”,这半是调侃半是经验之谈,聊天即为消闲一法。其次是提升境界。“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说法,未免夸张,但若有幸参与高档次的闲聊,的确可以获准良多,悟性好的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心智陡然提升一个台阶。再次是联络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须常来常往才能常青,而来往之中,闲聊是一个惠而不费的保留节目。即使是初交,彼此漫不经心地聊聊,互相的观感通常能改善不少。闲聊还能调节情绪。如果受到一些不良情绪的困扰,找人聊聊,往往能有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舒畅。
  不过闲聊也须得法,否则无益有害,不仅不能消闲取乐,反而平添几分烦恼。算来闲聊有四忌:
  一忌不速之客。假使你好不容易等到一段闲暇,精心策划了一个消闲计划,万事俱备只等老婆化好妆就启程,偏偏家里闯进一位不速之客,他老人家并非有什么要紧的事与你商量,只是来闲聊的。你若直言相告:“另有安排恕不奉陪”,说不定就结下一门冤家;你若硬着头皮坐下来敷衍,难免心不在焉顾左右而言它,还要担心老婆晚上不让你上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讨厌不速之客光临闲聊,也要警惕自己贪恋闲聊之乐而成了人家的不速之客。拜访聊伴,应该事先打电话约好。
  二忌无谓争执。闲聊核心是个

2007/03/12 | 为“黔之驴”鸣冤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16:38

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虽属庞然大物,但不堪一击,被老虎三下五除二地吃掉了。于是,“黔之驴”成了外强中干者的象征。

公正地说,驴有驴的本领,把驴牵到石磨边,它便可以躬身拉磨;把驴套到车上,它便可以奋力拉车;把驴骑在胯下,它便可以屈身驮人。

放着驴的这么多本领不用,偏偏把它放到山野里去和老虎干仗,自然会黔驴技穷。由此看来,“黔之驴”的悲惨下场,完全是“好事者”用驴不当所致。

遗憾的是,如“黔之驴”悲剧下场者如今并没有绝迹。君不见,有多少人用非所长,长期干不出啥名堂,最终被人笑为外强中干。

也许“好事者”当时认为,把驴放到山野里锻炼锻炼,兴许会学到几手抗衡老虎的本领。但是,如果用人者也抱着类似的观点去使用人才,让人家在陌生的岗位上学本领,则未免是迫使学有所长的人弃捷径而走弯路,到头来学到与否也未可知。

人无完人,才无全才。“用人所长”,这已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做到却也不易。看来,如何避免“黔之驴”之类的悲剧,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潜心研究的课题。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