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2 | 狱警杂记(十四):关于“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6) | 发表于 17:00

监狱系统早些年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及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要求,就“人性化”管理罪犯出台了不少的措施,如,允许正在服刑的罪犯结婚;不断改善罪犯的生活条件(某省新建的女子监狱条件之好就曾引起社会各界的责问);前些年各监狱还有解决罪犯性生活需求的所谓“月末同居”、“鸳鸯房”之类的“人性化”举措。

我丝毫都不怀疑“人性化”是一个仁慈而美好的词汇,同时我也坚信,并不是每一件贴上“人性化”标签的事情都如同这个词汇本身一样无可置疑。

要评价上述种种“人性化”措施是不是好措施,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这些措施本身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性化的措施;其二,这些措施的执行会不会得到人性化的结果。

监狱是什么?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的专政机器。刑罚的功能又是什么?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罪犯在监狱服刑,最起码的特征就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一个连人身自由都暂时没有的人,还谈什么结婚,谈什么享受性生活?再说一些安全问题又该怎么解决。罪犯夫妻同房,万一罪犯有心杀妻或当晚因为琐事发生矛盾而起杀心该怎么预防?万一罪犯通过不正当手段招妓如何预防?一纸结婚证化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伪造到,你能识别吗?还有万一措施不当,造成意外怀孕又怎么办?

同上,满足罪犯性生活之类的“人性化”措施势必弱化刑罚的惩罚功能,让刑罚变得温文尔雅起来。可是,犯罪分子

2007/03/12 | 狱警杂记(十三):警示教育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52) | 发表于 16:59

我们监狱是一所关押重刑犯的高戒备等级监狱,也是监狱所在地的法制教育基地,近些年来接待了不少的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为减少和预防犯罪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多次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前些天,市地方税务局又来人联系,要求到我们监狱上一堂警示教育课,届时将有一百六十多名地税人员前来接受教育。

两天后,地税局的陈局长带着他的队伍如期到来,由于警示教育是我科的业务,我和科里的其他同志一起负责陪同接待。领导还安排我为他们主讲“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同时安排了一名职务犯罪人员进行现身说法。

说实话,我在监狱工作二十余年,自己虽然多次接受过警示教育,但给外单位的同志讲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整个过程是:对接受教育人员宣布了应遵守的纪律,如不许带通讯工具、不准拍照、女同志不能穿暴露的衣服等等;参观罪犯会见室、罪犯生活区、罪犯劳动场所;听罪犯现身说法;最后听我主讲的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地税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金钱打交道,他们来的目的是针对经济犯罪方面的警示教育。我们安排了一名原国家税务局的中层领导凌某为他们进行现身说法。凌某因在从事税务工作期间受贿100多万元被判刑十五年。他讲述了自己曾经的辉煌,以及又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分析了产生犯罪的原因,感受到了接受刑罚惩罚失去自由的痛苦,并用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2007/03/12 | 狱警杂记(十二):心中的灯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5) | 发表于 16:59

     我想世上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会成为他人心中的一盏灯。
    如我们监狱民警与服刑者。服刑人员是一群泥足深陷,甚至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失足者。而民警则是引导他们走向正途、重返社会的一盏明灯。有人说,监狱民警是灵魂工程师,我则更认为,他们是一盏灯。因为,一个灵魂的真正塑造者是自我,别人只能是引导,而只有正确光明的引导,才是一个灵魂走向圣洁的最佳途径。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有迷失方向、陷入诱惑、误入陷井的时候,这时,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盏灯,在迷雾中引领他们走出混沌。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善念,而灯就是引领他们的善念成为主导思想的引线。让善念主导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魂也就完成了重塑。相反,服刑者同样也是民警的一盏灯。首先他们是一盏红灯,在失足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罪恶与肮脏,这不正提醒着我们在繁杂的社会中、在众多的诱惑中不要迷失自己,不要重蹈他人的覆辙吗?而当服刑者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再次回归社会、为家庭带去欢乐、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服刑者又是一盏绿灯,它引导着我们别停下,在这片天空下一直走下去,这就是光明大道,这就是生命的高峰。     再如领导者与下属。领导者是下属的灯,他指导着下属工作前进的方向。正因为有英明的领导,下属才不至于飘摇不定,才能找到前进的动力。而下属其实也是领导者的一盏灯,下属工作的努力与懈怠也正是领导工作的反馈,是领导思索的方向。一个领导只有真心为下属着想,下属才会投李报桃,才能发挥团队作用,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深夜闭目凝思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许会出现很多忽闪忽闪的萤火,那些,我想就是平时引领我们走向真善美的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

2007/03/12 | 狱警杂记(十一):见证自杀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37) | 发表于 16:56

人生不是游戏,因此,我们不能随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                     ——列夫.托尔斯泰

按照监狱的有关管理规定,发生罪犯自杀行为责任干警是要受到经济处罚甚至纪律处分的。为此,凡是责任干警发现罪犯有情绪波动或罪犯家里出了严重问题的,又或罪犯因违规违纪收到处罚的,都要及时做好教育工作,以稳定其情绪。但是,罪犯中总有少数人想不明白,无论干警怎么做工作,他都听不进去,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把罪犯关进禁闭室,安排好监控人员,然后再慢慢的做其工作,直到他想通为止。但也有的罪犯是吃了称砣铁了心,干警化尽心思还是难以消除其自杀的想法。为了麻痹我们,他会表面上装作想通了,使得我们放松对他的监控,而一旦他的做法得成,自杀也就基本是已成定局了。

一个人要是想死,在我们不能预知的情况下那是十分容易的。就算是我们已经预见了,有时候也是很难监控的(只要他的决心够大)。

案例一:

罪犯肖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十年。由于该犯家里十分贫穷,父母年纪老了,兄弟姐妹又都不理睬他,所以长期无人来探监。就连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也是干警帮助他解决的。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该犯有间歇性神经病。缺少亲人的关心,遭遇亲情的冷漠,再加上病的折磨,该犯滋生了自杀的想法。尽管干警安排了监控人员,也做了无数次的工作,但他最终还是利用晚上睡觉时用衣服做成绳子把自己给吊死了。他的死也很是奇怪,罪犯一般睡的都是像学校里的架子床一样的上下铺,该犯睡在下铺,人都站不直,他居然就半坐在床上把自己给吊死了。由于那时候正是夏天,犯人号房(就是睡觉的房间)里面都挂了蚊帐,所以他的死直到天亮

2007/03/12 | 狱警杂记(十):没有任何借口
类别(杂文) | 评论(0) | 阅读(23) | 发表于 16:51

去年监狱组织罪犯学习“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有同志不理解,觉得是多此一举。我个人认为,组织罪犯学习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罪犯改造成为一个机器人。而是灌输一种理念,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美国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准则。秉承这一理念,众多著名企业建立了自己杰出的团队。“没有任何借口”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著名企业奉为圭臬。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正是对上述理念最完美的诠释。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就诚实、执行责任、敬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有新理念、新观点,文字简练通俗,又辅以事例说明,被誉为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
由于罪犯在服刑期间,远离社会,对当今就业及企业管理情况很不明了,一旦刑满出狱,面对社会,将无法适应。于是我们提前给他们灌输一些现在企业的管理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尽快融入社会,投入新生活,减少重走老路的可能性。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