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3 | 在春天里大口呼吸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21:09

昨夜下了一场雨,一场春雨。我被她淋湿了。就像被一个漂亮的陌生女人撩了一眼似的,我不仅没有逃走,而是情不自禁地在雨中停了下来。雨点儿不大,很轻,像缓缓飘落的丝线;风儿也不大,很柔,像一群在茫茫夜空里游荡的最为淳朴的孩童,但潮湿的空气却分明携带着一种久违的、并能使人骚动不安的气息。我喜欢这气息。   

天边,漆黑漆黑的天边闪过一道耀眼的电光,刹那间,紧密着的夜幕登时像被扯开一道苍龙形状的裂缝,那巨大的裂缝全无规则且诡秘莫测,仿佛预示着那里有大的事情发生。我来不及看清,我只觉得那惊心动魄的闪电是对一切肯在雨中驻足并仰望夜空的人的召唤。我坚信这召唤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那是大自然的召唤。   

我努力感受着她,并下意识地睁大眼睛往高处寻找……。夜,对我似乎不屑一顾;雨,却依旧轻轻地飘,我的脸渐渐变凉了。那一刻,我委屈极了。同以往一样,每当我感到委屈时,我总会想起我的母亲,她有一双世上最仁慈的眼睛。而此时,却有一双比我母亲更加仁慈的眼睛出现了,那是大自然的眼睛。她凝视着稍显茫然的我,凝视着毫无生气的大地,她最知道我的心事,但她更知道此时的大地最需要什么。   

被严酷的冬季折磨了多时的大地啊,你早已露出干渴的颓相,连同你的全体子民——树木、花草、麦苗及一切大小生灵们,无不伸着脖子在喊:渴,渴,渴!   

是的,大地的子民们太渴了,那样子,就像等待妈妈的婴孩在嚎叫。但大自然这位越发衰老的妈妈绝不会来得太迟。看,她拄着一柄亘古的拐杖颤巍巍地来了。看,她敞开最博大的胸怀;她露出最慈祥的

2007/03/13 | 第三者
类别(杂文) | 评论(3) | 阅读(119) | 发表于 21:07

 第三者,简单来说,就是除去你我以外的“他”。不管是男“他”还是女“她”,大凡总有些优势,才能浸到自家地盘。这样的人,从古到今、由内至外皆然。然而,第三者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做第三者诚非所愿,除非是有心去报复什么人,此外一概是有自己的苦衷。有的是缘分,两个人相识却晚了点;有的是情非得已,不知不觉中看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还有的,是想生活更加舒畅,走捷径,谁都想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这样的初衷大约是没错,就是手段略微为不美;也有被胁迫而无奈,这世界千奇百怪,可别不信。一句话,总是身不由己,正常人,大约不会把第三者作为爱人或爱情的选择。   

最著名的第三者,就是陈世美二夫人,天子娇女,说这位仁兄考中状元,被皇帝女儿选上,结果丢下老家的“黄(脸婆)”香莲,古人说“富移友,贵移妻”,人之常情。不过以后才晓得这桩公案,是因小人妒忌,杜撰出这个故事,附会陈世美,诬蔑了人家一千多年,一遇见什么地方第三者登场,就被人家搬出来数落。没办法,这也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廊桥遗梦》很多人都看过。离别时,女主角牵肠挂肚看着爱人远去,一点点雨濛濛的场景,加上一点感怀至深的音乐,就“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了。不过,两人真要私奔了,这个片子就一无是处,因为没有道德约束的悲剧,伤感基础也就荡然无存,只剩两个偷情的男女,哪里还有审美情趣。说不得,连引进中国的机会都没有。红杏出墙,虽然经过妇女解放运动的渲染,在西方

2007/03/13 | 春在人心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34) | 发表于 21:02

春天里,春风至,大自然蕴含了一个冬季的生机被春风悄然地催发,在人们经意与不经意间,春风吹得冰河开冻了,春风拂得田野复苏了,春风拥得树儿翠绿了,春风吻得花儿绽放了,春风逗得小鸟歌唱了,春风撩得风筝高飞了……就连你周围的人们的脸儿也都在春风里灿烂如花儿了。于是,亘古至今人都说:春光好,春风煦,春天美。人人都喜爱着春天!

人们迎接春天,人们走进春天,人们投入到春的怀抱里,感受着春风的拂面、细品着春意的盎然、欣赏着小草的漫舞、同化着鲜花的绽笑,这是何其自然的与春的融谐,与春的亲和。

可今春的风却时常不见了和煦,是风也流感了吗?若是,我猜想、这风之流感一定当属实证,是实证,春风吹起来也就不见了常规的轻柔与温煦,倒显出了些生猛。

其实,春天吹风的频率较其它季节为大、或有点生猛,在大自然当属正常之至的常事。因为: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五行轮回无穷尽,当春之季乃发生!春,是生发的季节。在春的季节里,人们感受着春意;在离开春的季节里,人们怀恋着春天!人们对于春的寄思正是人们对自身的珍爱!

人之爱春天,不在爱春天春风的和煦,而在爱春天人心的和善;人之爱春天,不在爱春天春花的烂漫,而在爱春天春心的萌动;人之爱春天,不在爱春天春光的明媚,而在爱春天世界的美好;人之爱春天,不在爱春天五彩的缤纷,而在爱春天爱意的长在。

人之爱春天,更爱在春天主生的禀性!

2007/03/13 | 吃的快乐与哀愁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35) | 发表于 21:01

:
嘴巴的功能,在浪漫主义者看来,固然妙用无穷。但依我看,最基本的功能还在于“吃”。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人不吃饭却肯定活不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吃的重要性,所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要想天下太平,得先满足这张嘴。  
 

说到吃,我一向鄙视西方人的某些吃法。什么肯德鸡,汉堡包,三成熟的牛排,翻来覆去就那几样,生猛粗糙有余,形色香味不足,套用《天下无贼》中葛优大叔的话来说,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我们中国不同,上下五千年,都和吃有关,而且吃着吃着就吃出文化吃出品味来了。从地域上来看,有湘菜、川菜、粤菜等各大菜系;从时间上来看,春节吃汤圆,端午吃棕子,吃和节日联姻得可谓无比亲密。你若想了解中国历史,不妨先敞开胃口来,吃了再说。  

美食在口,营养在腹,“吃”首先当然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一向视野开阔得很,到如今已经颇有些百无禁忌的感觉。几乎是没有什么是不敢吃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泥里钻的,都可以拿来下肚。更有“勇敢”者,珍稀如河豚,冒着违法和中毒的危险,也敢把身试。然而,也有真正吃出意外和恐惧来的。口无禁忌的结果往往是病从口入。细菌发作了,后果很严重。据说非典就是吃果子狸吃出来的,令举国上下,颇有一阵子闻野味便冒冷汗。非典之后,凡嘴馋者今后估摸着吃的时候,大约都会思量再三。  

吃得快乐其实是一种境界,但吃到死生不惧的境地那就不免让人刮目了。金庸小说里有个典型的无产者,大侠洪七,行侠不忘吃,吃不忘行侠,生死关头也先吃了再说,真正具有朴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然这只是小说家之言。事实上,在现实

2007/03/13 | 茶名之美
类别(休闲娱乐) | 评论(0) | 阅读(41) | 发表于 20:56


     庄子云:“名者,实之宾也。”
    品茶之美,第一步是先闻茶名之美。犹如初识佳人,心中充
满好奇的想象与盼望的冲动。
    我国名茶的名称都很美,大体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上茶树的植物学名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
桂、永春佛手等等。此类茶名一看就知其产地和品种。可品味出
名山胜景之风物,又得茶学之真实。
    第二类是茶叶的外形特征。如瓜片、银针、毛尖等。把玩之
时即可叹天工之巧。
    第三类是富有想象的名称。如绿雪、玉露、雪芽、紫笋等。
闻其名都可引起品茶人美妙的联想,体会茶的诗情画意。
    第四类是有着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大红袍、铁观
音等等。例如大红袍就是相传一穷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
生病昏倒。一白发老翁采来几片叶子喂服得愈。后果中状元。还
乡寻老翁不得,遂将红色的状元袍挂在茶叶树上。后人将此树
之茶称为大红袍。
    第五类茶名有宗教色彩或以吉祥物命名,或反映采茶时令。
如普陀佛茶、麻姑茶、金佛、太平猴魁,反映时令的有如谷雨春、
不知春等。
    赏茶名之美,即赏中华文化沉淀之美。品析茶名,不仅学习
到茶文化知识,更品味出中国茶道的艺术底蕴。体现出爱茶人的
美学素养。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