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3/wqk3604126/
2007/03/13 | 赣江船工号子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16:10

从前,在千里赣江行舟,船工们就靠一声声的号子,将旅客和物资从旅程的一头拉到另一头。号子,成为千里赣江的一种灵魂。


号子的产生源于船工。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赣江十八滩为航道的畏途。在千百年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而且,漫漫路途枯燥乏味,需要精神调剂,船工号子遂应运而生。

船工号子反映的是船工历代的生活,千百年来,这些号子流传下来,形成一种历史悠远的传统。船工号子既是技术又是一种艺术,正如一位老船工所言,那时的船全靠人拉,号子头如同汽车的方向盘,负责船只的行走方向;号子就像汽车的油门,控制船只的行驶速度。因此,号子能够通过其节奏调节船工的用力,从而能够使船只顺利前行。


号子中的各种唱词,往往是由船工即兴编唱,并无定式,其唱词大多源于戏文小调、民间传说或者沿江古迹,而号子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情歌,这些情歌号子的产生,有其船工生活的历史渊源。由于船工长年工作生活在船上,长时间无法与家人团聚,年轻人的婚姻很难解决,因此,对爱情尤为向往,号子往往有情歌的成分。这些情歌不同于一般的客家山歌,它具有质朴的味道和充满野性的特质,大胆而放荡不羁。如“妹妹洗衣在码头,哥哥撑船在船头”、“对面的表妹,哥哥带你去进城哟。”还有的号子并无唱词,船工们唱的全是:“哟、嘿、嗨”等等悲气词,如“喂、哟、嗬”。就是船工们常唱的一种号子。

船工号子,是船工的一种娱乐方式,船工生活悲惨,风里来浪里去,拉纤走遍了悬崖陡坎,劳动极为艰辛,号子成为船工们惟一的一种娱乐发泄的方式。所以号子赋予了艺术的韵味。唱

2007/03/13 | 读书与生活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125) | 发表于 16:09

读过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恐怕都会对“三味书屋”这个别具一格的私塾名匾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味”的真正涵义,是清朝年间一个叫王了望的人题写的中堂,即“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来成了塾师寿镜家的祖训,尤其是读书这一“味”,更是须臾不可或缺。   

做学问、搞研究的人要读书、好读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细想一下,难道读书仅仅是他们的事吗?读书学习的确是件苦差事,难怪有人说,与其那么辛苦,还不如饮饮茶、喝喝咖啡,或上网休闲休闲,何必自我折磨、自我孤寂呢?

其实,多读书、读好书,对任何人来说都会大有裨益。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率在加快,如果不能做到多读书、经常学习,就会造成旧的知识储备“坐吃山空”和“过期无用”,而新知识、新理念的汲取又跟不上,更会造成头脑空空、思想僵化,说话做事不是老套套,就是枯燥乏味,少有个人独到的见解。但好读书的人,在生活中就不会发生言之无物、言之无味的尴尬。人生下来,少有天才、全才,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工作、生活才能得心应手,说起话来才能引经据典、生动活泼,写起文章来也才能旁征博引、多些神来之笔,给人带来新风扑面的感觉。

养成多读书、好读书的习惯,也就多了个健康癖好,也就多了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2007/03/13 | 读书的季节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31) | 发表于 16:04

黄山谷曾对读书推崇备至:“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语言无味。”

古人似乎很崇尚苦读,所谓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皆一时美谈。至于袁子才笔下的黄生所持“书非借不能读”之说,我以为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为信。试想,一个人因怕书的主人索还而争分夺秒,以至挑灯夜战。如此这般,即使勉强能读完,也不过是囫囵吞枣,更无乐趣可言。如果是自己之书,自然就用不着如此辛苦。或置于案头,或置于床榻之侧,兴趣所至,随时顺手取而读之,悠闲自得,其乐无穷。

在古人眼里,读书与季节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清人张心斋在《幽梦影》一书中曾有精辟的论述:“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其言虽是一家之说,但其情其理却可见一斑。
我比较欣赏东汉董遇的“三余”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所言虽常与宋代欧阳修的“三上”(枕上、厕上、马上)一同被归于惜时篇,但我却更愿意将其视作择季节而读书的典范。
试想,冬天朔风劲吹,天寒地冻,几乎无处可去。一个人呆在家中,燃一盆炭火或打开取暖器,选择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畅游书海。待街上华灯初上,带着些许满足与倦意掩卷沉思,一种抑制不住的淡淡的怅惘和美丽的寂寞便会油然袭上心头。一旦一场大雪悄然而至,虽不必效仿奇人金圣叹“雪夜闭门读禁书”,但一样可以围着火炉或拥被坐在床上读一本很久想读但无暇去读的书,任凭窗外雪声瑟瑟 ,北风萧萧,在享受读书之乐的同时,也享受着有冬趣而无冰冻之苦的惬意。
而夜读,则是另一番境界。春宵一

2007/03/13 | 读 云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29) | 发表于 16:03

 世间万物,最富有形态语言的自然之物莫过于云了。淡蓝色的苍穹中,云就像是一簌簌绚丽多姿的装饰品,时而如一群奔过草原的猎豹,时而如一只栖息枝头的雄鹰;时而如畅游海底的鱼群,时而如滑过天空的大雁;时而是翻滚涌动的波涛,时而是银光闪闪的沙滩……

常言道:云,是水的另一种模样。我以为,云不单单只是水的另一种模样,它超然于水、却有着比水更加引人注目的地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云,它都会给人以无尽的感悟,自古以来,云寄托了无尽的重逢之喜、得友之乐、离别之愁、反抗之怒。

静下心来,仰望天空。最好是找一处微风习习、花香飘溢之地,轻轻地躺下,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悟,你终将会读出:那高高在上、飘忽不定的云中,也蕴藏着如诗词歌赋一般的情感呢!

白云的娇柔、乌云的震撼,哪一样不给人心的领会?层云的协调、孤云的美丽,哪一种不让人有所启示?人间沧桑、世事变换,云将一切情调都自我承受,顾自地俯视着世界,看人类的起源、听战场的厮杀、验证物种的进化、目睹文明的前进。到了实在承受不住之时,喜则晴空万里,悲则乌云密布,放射出自己超负荷的感情。

当你闲下来,感到空虚无聊之时,为何不去读读空中那游走飘忽、行踪不定的云呢?读读吧,读读它心中的悲喜,读读它包容的万物,读读它寄托的情思,用你心去融会,你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快、在生活中的烦恼、在处世时的困惑,都会忘却在高天的云端里;而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在生活中的幸福、

2007/03/13 | 陡水湖揽胜
类别(散文) | 评论(0) | 阅读(68) | 发表于 16:02

陡水湖是深藏在茫茫林海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位于江西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是赣州西部的大绿洲,素有“江西北戴河和避暑山庄”之称。全湖310万平方米,是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走进陡水湖,领略到的是绿色神韵。一片森林象一方纱巾,是绿的;一潭湖水象一面镜子,是绿的;一根翠竹象一支画笔,还是绿的。大自然的巧作把湖区绿意情态展露的淋漓尽致,万般风情,处处可感到悠悠自得、超凡脱俗的自然美景和绿林野风。

碧水

碧水,是陡水湖一绝。说到陡水湖,先要说说上犹江。上犹江从罗宵山脉源流而来,蜿蜒曲折,为长江流域赣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全长198公里,落差615米,上犹江历史上曾被称为“九十九曲河”。 据考,惜日北宋诗人苏轼,曾因江西博学士阳孝本之邀,结伴到上犹安和阳氏故里,游经上犹后,赋诗曰:“长河流水碧潺潺,一百湾兮少一湾。造化自知太元巧,不留足数与人看”。如今这里建起了龙潭、陡水、南河、仙人陂、罗边等五个发电站,形成了“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的壮美景观,高峡平湖,百里烟波;岛屿港湾,鳞次栉比;火树银花,满江金龙,为犹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

日志分类
首页[443]
生活琐记[8]
散文[140]
杂文[138]
童话寓言及诗歌[25]
小说[0]
随感[91]
休闲娱乐[41]